[潜山资讯] 扶贫队长故事

[复制链接]

帖子
1314
威望
0 点
红花
4598 枚

潜山资讯 发表于 2016-12-23 13: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横中村是潜山县水吼镇的一个贫困大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重。两年前,县农委的葛良汉受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队长。从进村的那一天起,他有针对性地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发展瓜蒌、茶叶、蚕桑、养鸡、养猪、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以“对症式产业扶贫模式”帮助129户贫困村民顺利脱贫,连续两年被评为潜山县优秀挂职干部——
  “对症下药”开良方
  今年46岁的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村民余腊生,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妻子又患病,两个孩子的读书让这一家4口人生活步履维艰。
  2014年,县农委指定村第一书记葛良汉为余腊生的帮扶责任人。“葛书记多次来我家和我谈心,了解到我身体不好,但一些基本的家务活还是可以承担的,他建议我自己在家搞养殖。”余腊生说葛书记给自己指了个不错的方向,然而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把他难住了——他想创业谋生,但缺少启动资金。
  葛良汉告诉他,可以帮他联系水吼农商行的“两免一补”(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贴息)扶贫小额贷款。很快,余腊生收到了5万元贷款,购买了3000只土鸡苗,县畜牧局免费提供疫苗,上门为他提供技术指导,现在他的养殖场内生意红火。
  余腊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鸡仔2.9元一只,养70-100天可以出售,养殖成本约30元,利润17.1元,3000只鸡预计当年收益51300元。“今年我家就可以脱贫了,孩子们的读书费用有着落了,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余腊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横中村是潜山县水吼镇的一个贫困大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7户,贫困人口1222人,脱贫攻坚任务重。两年前,葛良汉从县农委下派到横中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从进村的那一天起,葛良汉通过调查走访,很快就和村两委达成一致,确定了“产业扶贫”的模式。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我们以‘对症式产业扶贫模式’,从贫困户、贫困户的具体致贫原因出发,寻找脱贫致富良方。”葛良汉有针对性地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涉及瓜蒌、茶叶、蚕桑、养鸡、养猪、中草药等,两年时间帮助129户贫困村民实现脱贫。
  实现“造血式”扶贫
  风光秀丽的横中村,村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很适宜茶叶生长。曾经,种植茶叶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横中村内有茶叶加工厂16家,但规模均不大,且设备落后,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每到茶叶产出季节,各茶厂均须聘请一定的劳动力,人工分拣茶叶中的杂质,耗时耗力,效果也不理想。与此同时,由于农户“各自为战”,不仅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反而内部竞争愈演愈烈,全村茶叶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
  关于这些,作为扶贫队长的葛良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多次到县内外产茶地考察,仔细总结比较各地发展模式,在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后,认为只有立足横中实际,助推茶叶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葛良汉多方筹集资金,很快便为村集体购置了一台茶叶色选机,并于今年春茶季正式投入使用。专业机器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人工,预计年色选加工干茶15万斤,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茶农增收200万元。初尝甜头后,葛良汉和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满足,他们经过多方调研论证,认为筹建大型茶叶加工厂势在必行。标准化的茶叶加工厂,由茶叶经营者投资建设厂房,村集体以标准化生产线进行入股,加工厂投产后能为村内98户共350个贫困人口产业脱贫提供后续保障,每年也可为村集体增加利润分成5万元以上。
  采访时记者了解,挂职扶贫期间,葛良汉还帮助村里建起了光伏电站,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帮助贫困户新建茶园78户105亩,改造茶园254户543亩,新发展瓜蒌9户51亩,发展养殖业15户,人均增收2020元。“现在还有925人没有脱贫,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在2017年完成户脱贫、村出列的任务。”葛良汉充满自信地说。
  本报记者 陆 飞 本报通讯员 吴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5 01:25 , Processed in 0.05429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