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分享] 灯谜源于“观灯猜谜”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复制链接]

帖子
232
威望
10 点
红花
1040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老实芭蕉 发表于 2017-2-12 14: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实芭蕉 于 2017-2-12 15:43 编辑
未命名.JPG
灯谜源于“观灯猜谜” 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灯谜源于“观灯猜谜”,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明万历年后渐成规模,是一种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习俗。
  贵州省黔西县灯谜协会主席郑冠君自打年轻时代就对灯谜情有独钟,“那时候去猜灯谜时,总是身着挎包,带上相关书籍、字典。”虽然“重装上阵”有些麻烦,但郑冠君乐此不疲,“猜灯谜其实享受的就是这个‘绞尽脑汁’的过程,同时查找书籍材料也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 
    如今,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猜灯谜活动逐渐地演变成了“搜”灯谜。  贵州省石阡县文联主席杨芳表示,“谜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某方面知识的谜材,包罗万象,不管人名、地名、科学名词、名人的诗句以及俗语、成语等等,都可制成灯谜;二是指‘成谜的素材’,一则谜一般由谜面、谜目、谜底组成。”
   谜面就是表述谜语的文字、图形或物品;谜目,指明所猜的范围,常用“打一字”或“猜一果名”;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
  难能可贵的是,各地在举办灯谜活动制作灯谜时,为避免“书本抄袭”和“网络搜索”带来的尴尬,特别注重将本地的民风民俗、河谷山川、人名地名等编入谜面。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灯谜应忌出现谜面太泛、谜面抛荒、谜底踏空等问题。谜面抛荒是指谜面上的个别字或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谜面上的闲字。谜底踏空则指谜底上的个别字或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如“谢客”(打陈子昂诗一句),谜底为“后不见来者”,“谢客”即不愿见来访者,可扣合谜底的“不见来者”,但“后”字却无着落,踏空了。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03:12 , Processed in 0.05002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