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传真] 小小竹筏上的脱贫路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7-7-28 08: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值伏天,天上偶尔飘过的云彩,完全遮挡不住火辣的阳光。

    青山绿水间,冯志苗一根竹篙,撑著竹筏,顺流而下。

    这场景在外人看来,既惬意又刺激,但对冯志苗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我在河上撑筏30年了。”老冯说,不同的是,以前竹筏是唯一的水上交通工具,现在变成了观光旅游筏。

    河是天险河,冯志苗的家就在河岸不远处。这里是大别山的前哨,属于安徽省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

    老冯说,经常有外地人问村里修了水泥路,为什么还要撑竹筏,“公路是这些年的事,以前从村里到镇上只有山间的一条小路,不要说车了,人走起来都困难。”

    山路难行,而家门口的天险河一直向东,十几里外就到了镇上。对村民们来说,这是一条“黄金水道”。

    当老冯还是小冯的时候,就常跟着长辈坐竹筏出村。随着年龄渐长,他开始接过竹篙,自己撑筏。

    “前些年,乡亲们买进卖出,都是靠这一张筏。”老冯说,以前家里穷,他把山里的柴火、山货等装上竹筏,运到镇上或是县里卖掉,再从集市上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带进山里。

    出山是顺流,一般来说很轻松,筏工们偶尔还会唱唱山歌打发一下时间。从镇上回来,十几里的河道,遇到水流急或是落差大一点的河段,筏工们经常要下水拖着竹筏向上走。“逆水行舟,难得很呐。”老冯感慨。

    长期在河上“行走”,冯志苗皮肤黝黑,手臂粗壮。

    撑筏没有一把子力气做不好,但仅仅只有蛮力一样做不好。老冯手中的竹篙就是“方向盘”,越险滩、过激流,漂过深潭时悠哉游哉,滑过水浅处一样稳稳当当。

    老冯说,后来修了公路,摩托车代替了竹筏,他家的竹筏放在河滩上很久没有动。

    这几年,在旅游扶贫的推动下,“白马潭漂流”名气越来越大,老冯的竹筏又派上了大用场,“没想到撑筏也成了一门手艺,比外出打工要划算一些”。

    常常有游客觉得撑筏很有意思,看起来也轻松简单,就想试一试。接过竹篙才知道,不光是累人,要么是把不准方向,要么是原地打转。

    “老古话说得好:世上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我们这行,吃苦排第一。”老冯说,作为老筏工,已经习惯了,而且现在相比以前,条件好多了。撑一趟筏,有80块钱可挣,暑期是旺季,一天最多可以出4趟,“怕吃苦,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

    天气炎热,一趟客人送到码头再回来,老冯已经满头大汗。稍事休息,一顶草帽、一个茶杯、一根竹篙、一张竹筏,老冯又出发了。

    水吼镇党委书记华小芬说,马潭村曾经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通过打造“村景合一”的综合型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让贫困户分享竹筏漂流、农家乐等景区发展带来的收益,在水吼镇14个村当中率先甩掉贫困村帽子,带领村民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路。(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7 13:49 , Processed in 0.05032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