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一五保老人的园林民俗文化情结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7-11-7 15: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前就听说余井镇文治村有位老人将园林做到极致。深秋的一天,笔者陪同友人从余井镇驱车行驶4公里后,沿着狭长的山间小道步行500米远远就望见好大一片绿色宝库:一座座古亭、寺庙在偌大的园林丛中若隐若现;一条条蓄势待发的巨龙,飞机挺立在园林万木枝头;园林边的池塘水面上,飞鸟、牌坊......的倒影清晰可见。
1.jpg
  慕名走入其中: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虽是深秋时节,徜徉在林老汉自建的园林,到处绿意浓浓,犹如走进了一座民俗文化园,令人流连忘返。很难想到,这农家园林的主人余井镇文治村今年68岁的五保老人林太详,将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精巧结合在一起,做到了极致。
2.jpg
  打造农家“民俗园林”的老人名叫林太详,今年68岁了,满头白发,胡子拉渣,一脸沧桑,别看他年龄这么大,可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动力。
  据林师傅介绍,由于年轻时家里贫穷,林师傅终身未娶,单身的林师傅四处打工,四海为家。林师傅对家庭园林产生兴趣还要追寻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次经朋友介绍到湖南一家园艺场打工,多个心眼的林师傅在干完体力活之余,只要有时间也经常摸索园林修枝、整形、嫁接技术,五年后林师傅回到家乡。
  说起自家的“民俗园林”,精神矍铄的林师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外地回家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事,看见村民们农闲除了玩牌,也没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便萌生了建农家园林的想法。他说,我有着园林手艺特长,自家又有空地闲土,如果能在家门口建一个农家园林,供村民们农闲时休闲健身游玩,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老林重新拾起老本行,在自家自留地试着培种一些苗木,销路还真不错。
3.jpg
  2010年,多个心眼的老林发现现代市场对园林绿化需求大,一些市民面对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高压力、环境的高污染,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更加渴望清新、休闲的生活环境。于是老林师父利用自家的6亩空闲地和租用邻居10余亩山地建起更大的园林。
  近年来,林师傅发现现代市民对园林的品味需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苗木种类,市民们对这些苗木造型、寓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农闲之时林师傅就自费到一些外地园林公司学习、交流。回家后,老林师父根据乡村流传民俗文化将一棵棵苗木或打扮成昂首挺胸的凤凰;交头接耳的小动物;蓄势待发的飞机、火箭;展现正能量的“公平正义”带有字的景观苗木......
4.jpg
  一棵棵苗木在林老汉精心打理下错落有致,形象逼真,浑然天成。在品种选择方面,大多选择的是四季常青的碎叶苗木玉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观赏性高、寓意吉祥、易管理、好成活品种成为林师傅的首选。因此,园林中的品种,最大多是点缀阳台、露台、庭院的珍珠黄杨、玉珍、桂花等20余品种。
  “下一步我将在自家的园林扩展园艺款式如十二生肖、牌坊等民俗苗木造型,将一棵棵苗木挂牌介绍,为苗木制作身份证,使游客、商贩一目了然。”交谈中林师傅自信地说道。
6.jpg
  年近古稀的林老靠经营园林发家致富,年收入近10万余元,仍保持着诚实守信的诺言,只要有新老客户或者求学者前来请他指点园林栽培技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林太祥的“民俗园林”现已成为乡村里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林老的园林从起初无人知晓到现在的一致认同,是一位68岁的长者留给人们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7.jpg
  农家“民俗园林”不仅承载着一位古稀五保老人深深的园林情结。虽然是五保对象,但他不等不靠,蕴含着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宝贵精神,更为余井发展乡村“一村一品”生态特色旅游打造了一个经典样板,同行的小储无不感慨地说道:高手在民间啊!(余叶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8 14:07 , Processed in 0.06788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