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潜山旅游丨探秘槎水蝙蝠洞

[复制链接]

帖子
536
威望
10 点
红花
25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程啊程1216 发表于 2018-10-11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潜山槎水镇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天柱山的北麓,距市区44公里。从镇政府出发,沿着一条村道七转八拐,到达万全村一户人家时,我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村书记老肖笑着说,现在村道通到家家门口,已经很方便了。环顾四周,叫我瞎猜也猜不出蝙蝠洞在何方。肖书记笑着说:“请放心吧,我已通知陈家大洞的陈组长带路,也准备了新手电筒,还有矿泉水。”
图1:向导陈组长  霍建明 摄.jpg
向导陈组长 霍建明/摄
  陈组长看样子四十岁左右,戴着一顶旧草帽,他憨厚地朝我们笑说:“2015年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拍摄组来时,省里还请了一位姓吴的地质专家陪同,当时也是我带路的。” CCTV拍电视,我们搞摄影,最终目的都是探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指着眼前的大山,陈组长说正前面有一道瀑布,下面就是洞口。我目测大山距离我们的直线距离不过区区几百米,可眼前尽是大树、毛竹,如何能到达洞口呢?趁陈组长回家拿锄头之际,镇政府人大余主任风尘仆仆带我们出发了。刚走进毛竹林,余主任就大呼“有蛇,慢一点!”我们都止步了,只听到树下落叶“嗖嗖”响了几声,一条花蛇从幽暗毛竹林游移到山下杂草中。走到一分叉路口我们都停住了,静等陈组长开路。
  拿着一杆长柄锄头,在一条逼仄的塘埂上,陈组长一边用锄头拨开两边杂草,一边提醒我们“这地方平常没人来过,大家跟我走,防止滑到下面池塘里。”池塘三面是山和大树,一面杂草齐腰深,水虽绿却阴森森的,里面长满密密的我不认识的水草。陈组长介绍说“这塘里的水是从上面瀑布流下来的,水确实很深、阴凉夹带着一股寒气,听老人说几十年都没干过了。”一会儿功夫,陈组长指着山麓说“从这里往上走一段,再向右拐可看到洞的出口,洞的入口还在上面。”
图2:途中  霍建明 摄.jpg
探洞途中 霍建明/摄
  这山脚下根本没有路,坡度大概有70多度,要想走或爬上去必须抓住前面的小树或藤蔓,否则就可能滑下来。陈组长倒是几个箭步就冲上去了,我一是年龄比他们大,其次背着沉甸甸的相机和几个镜头,还有一个三角架,没走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只要模仿别人的动作,走别人踩出来的路印,慢慢总能爬上顶。
  等于围绕池塘转了180度,我们来到洞口附近。洞口虽离池塘不过30米,但周边怪石嶙峋,尤其是大石四周长满绿乎乎的青苔,不知有多少年了,手一摸软滑滑的。下洞的道路在几块不规则的巨石中央夹着,每次只能下一个人,下去时得小心翼翼,弄不好重重滑倒会导致骨折什么的。我和肖书记都有点胖,肖书记肯定不能走下去,陈组长看了我一眼说“你个头大,也进不了洞。”那好,就在洞口拍几张纪实照片吧。可是,要想拍他们几人下洞的镜头还真不容易,一是在凸起的山石上没有退路,变焦毕竟不是无穷大,其次洞口树枝藤蔓互相牵连,视野受到影响。没办法,我不管不顾一屁股坐在滑腻的青苔石上,一厘米一厘米往下挪。看那洞口,顶多只有一米见方。挨近洞口,听到里面流水哗啦哗啦响,陈组长说“水太深,里面太黑了。”大家出来后,又在陈组长带领下往上爬。看到无路的陡坡,我犹豫不想上去,在大家的劝说和帮助下,最后还是勉强跟上了。
图3:洞口  霍建明 摄.jpg
入洞口 霍建明/摄
  入洞口里也是黑黝黝的,但路况相对比下面要好些。在洞口下面十几米处,有一个长石条上凿有石臼,看来当年群众跑反躲日本鬼子,或更早一些太平天国人曾在此生活是毋容置疑的了。上面的洞口虽稍大,但也必须弓腰驼背打着手电筒进去,仅仅只过了不到十分钟,他们又都爬出来了。“不行,水深流速又快,很难往前走。黑乎乎的里面蝙蝠太多,它们不怕手电光!”蝙蝠靠自身的超声波“导航”,一般不会往人的脸上横冲直撞,但假如有个意外弄伤了眼睛,可就麻烦了。在山上我们商议,有机会等秋天枯水季节再来,届时要准备打火把进去。
  下山年轻人直往下冲,我护着照相机,依旧一步一步慢慢往下移动。好在陈组长将锄头让给了我,有三角形稳定的支撑力,总算边走边滑下来了。
图4:下洞    霍建明 摄.jpg
下洞口 霍建明/摄
  陈家大洞深藏于皖西南潜山市“北大门”的山腰,山不算太高但连绵起伏植被茂密,山上有瀑布流泻,下大雨后“飞流直下三千尺”肯定非常壮观。溪水滋养大山巨石,又一年接一年使之磨砺,石头变得奇形怪状。水滴石穿,千万年坚忍不拔地“钻探”,山洞酿成落地生根,并顺其自然有了衍生物池塘。民间传说天柱山有个万人洞,我猜想这陈家大洞与天柱山同根同脉,会不会是万人洞的分支呢?或许某一天,有人无意中触动了暗设的机关,或在小洞顺藤摸瓜发现了大洞的蛛丝马迹……
  蝙蝠是很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通常白天休息晚上觅食,与山洞不离不弃,美味佳肴就是大山和山对面农作物以及树林中的蚊子、飞蛾,说陈家大洞是蝙蝠洞名至实归。我们这次探秘,只能说算是业余水平的初始接触,轻轻抚摸了极肤浅的表皮,有关洞的内囊以及蝙蝠的种类数量等,还需有关部门会同专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我们希望,日后当点燃一束束火把时,在这植被茂密山区务必要注意防火,入洞也不要过多挥舞以免惊扰蝙蝠。(来源:潜山旅游 作者:霍建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4 13:01 , Processed in 0.05967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