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五月潜阳枇杷香,一城山水半城黄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9-5-20 16: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的天柱山,是大自然的宠儿,春天的色彩由淡调深,葱茏蔽野,散漫盈畴,红黄蓝紫,仿佛人世间的美,此刻才得以倾情绽放。
IMG_4732_mix01.jpg
  凑巧的是,山下的潜阳大地,一树树枇杷如钻石、如玛瑙缀满枝头,也赶在暮春初夏,甜美回归,耀眼撩人。于是,街巷阡陌,山头村口,开始氤氲着淡淡的枇杷甜香,游人脑海里那关于枇杷的味蕾开始潜滋默长,口舌间便生出了浓烈的品尝欲望。
  亭亭如盖的枇杷叶,毛茸茸的,绿得明媚,黄澄澄的枇杷果安静地卧于叶子间,见证了人世间最美的情愫:青涩是最初的稚嫩,金黄是满心的期许,等几度春风,再几轮艳阳,不经意间便由绿变黄,压弯了枝丫。一阵新雨后,枇杷树如出浴美人,艳丽而丰硕,青枝绿叶间黄果累累,抬头一树葱翠,低眉颗颗金黄。
IMG_4733_mix01.jpg
  枇杷是一种勤劳的树,一年四季都不休息。大部分果木都是春华秋实冬凋零,而枇杷则是秋荫、冬花、春实、夏熟,被人们誉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熟时,正逢一年中水果淡季,因此在不少地方,枇杷还有“夏天第一果”美誉。
  枇杷熟了,思念也跟着熟了。择一丰腴之果,洗净剥皮,果肉嫩黄,清芬逸散,蜜汁欲滴。轻啜徐吮,满口生津,甘滋绵软,甜萦唇齿,弥久不散,让人回味不已,欲罢不能。小时候,老家附近的村庄都种了好多枇杷树,每逢初夏,黄澄澄的枇杷便挂满了枝头,艳阳下、月夜里,和小伙伴们拿着撑杆敲枇杷的情景恍若如昨。
IMG_4728_mix01.jpg
  潜山乡下,一般枇杷树都是古老品种,明显特点就是果实不大,大抵比小孩子玩的弹子大一点,或者说是像桂圆大小,果肉极甜。近年,乡亲们改良了品种,结果居然有土鸡蛋那么大。好山水,才会结出好果子,因黄柏、水吼山区,周围群山环抱,终年云雾萦绕,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生长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故所产枇杷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早熟且优质,是老幼皆宜益果,俗云“天上王母蟠桃、地下潜阳枇杷。”
IMG_20190517_101546_mh1558063881973.jpg
  枇杷不但味美,形与色亦美,古往今来,入诗亦入画。明诗人杨基写道:“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花送到家。”写初夏时节,一派秀丽的山光物态,特别是金黄色的枇杷点缀枝头,生机盎然。陆游诗曰:“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枇杷璨然,成了巨大诱惑,鸟鸣啾啾,呼朋引侣,觊觎那一树尤物。老先生忧虑鸟儿啄残枇杷,一大清早就呼唤僮子采摘,哪管枇杷半生不熟。而吴昌硕《枇杷图》题诗“鸟疑金蛋不敢啄,忍饥空向林中飞”,写一群鸟胆怯,看到圆硕金黄的枇杷,误以为金蛋而不敢啄食,错过大好美味,只得忍饥挨饿飞走。
微信图片_20190520160017.jpg
  古人深知枇杷滋味,吃法也别致。戴复古诗云:“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以枇杷佐洒,别出心裁,情味迥然。诗人有口福,陈酒香,新果甜,二者在口中交锋,各逞其能,尽显风味。明吴鼎芳《竹枝词》:“湖船来往惯风波,尾后黄旗飞虎图。一夜王程三百里,枇杷明日进留都。”枇杷成了贡品,走进了皇宫,为满足皇宫口腹之欲,运送枇杷的湖船不惧风波,昼夜兼程,甚至一夜行程三百里。
IMG_20190517_105208_mix01.jpg
  枇杷与樱桃、杨梅并称为初夏水果“三姐妹”,而枇杷果存放期最长,营养也最为丰富。枇杷一身是宝,果实既可鲜食,亦可制成罐头、果酒、果酱等,风味诱人。枇杷还是一种良药,叶、花、核均可入药。祖国医学认为枇杷具有润燥、清肺、镇咳、和胃、降逆之功效,凡肺热咳嗽、痰多、咯血者,可吃枇杷,以为辅助治疗。《本草纲目》说它“气味甘、酸、平、无毒”,具“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滇南本草》还称枇杷“治肺瘘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正因如此,枇杷深受医学界高度重视。
  五月潜阳枇杷香,一城山水半城黄。枇杷黄时,想起了儿时故乡的味道,赶明儿快去买些枇杷解馋吧!(储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9-10 10:01 , Processed in 0.04988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