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传真] 不仅留有古屋,还传下了做人的古训——走进龙潭村听一段美好故事

[复制链接]

帖子
11213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5-8-26 0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龙潭村的古民居
  龙潭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中部,西靠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东临皖水,环境十分优美。这里不仅有古朴民居、千年老树,还有万亩竹海、皖水流经,穿行其间,竹林掩映,人仿佛置身在画卷中。在这样一个古老的村落里,留存下来的除了飞檐翘角的明清建筑,还有人们从祖辈那里继承而来的忠孝仁义。如今,古老村落“养在深闺人未识”,村里的青年人正在通过努力把美丽乡村推广出去,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明砖淸瓦构建传统村落
  龙潭村传统村落始建于明代,在清代逐渐形成规模。现在,人们仍然能在村里寻找到精心设计的古建筑。在龙潭村,“杨”姓是大姓,当地人笑称,潜山县大部分姓杨的人都是从这里出去的。正因如此,当地的杨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片片小瓦青砖为人们讲述这个村落的荣辱兴衰。
  在龙潭乡党委宣传委员何梁峰的带领下,安庆晚报记者来到了一座古朴典雅的古祠堂。据何梁峰介绍,杨氏祖先在宋末元初之时,为了躲避战乱,于元朝至正三年迁居至此,繁衍生息。到了明朝末年,由于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当时民间各姓又纷纷建祠祭祖,于是杨家人选址建造了眼前这座杨家祠堂。经过多次修整,现在这座祠堂保存完整,极具观赏和考古价值。
  杨家祠堂分为三厅两厢,总面积六千平方米,不仅历史悠久,建筑工程规模也很庞大。整个祠堂以小瓦青砖、板壁、花门建筑为主,技艺精湛,除了外墙为青砖外,内部楼台全部为木质结构,门窗都经过精心刻画。在正门头上,有四个“户对”,即短圆柱形的木头雕刻,何梁峰介绍,这显示着杨家祖上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走进祠堂,穿过天井,映入眼帘的是气派雄伟的中厅,这是祠堂的核心,由六根粗大的木质立柱托起各式精美的屋顶,每个立柱都精心雕饰,以显示杨家大族的尊贵和荣耀。
  最值得一提的是,杨家祠堂的前厅上面建有花戏楼,中间为正台,是表演戏曲的地方,左右为副台,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清道光九年至民国三年,每逢民间重大节日或者重修杨氏宗谱时,都会请安庆等地的有名戏班来唱大戏,京剧鼻祖程长庚的“四箴班”曾到此演出过。如今,在戏楼的枋板上,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以及演员的姓名依稀可辨。
  环境清幽老人不愿离去
  出了杨家祠堂,东边不远处就是杨家老屋。这个坐北朝南的明代建筑呈长方形,面阔75.5米,通进深35米,占地面积2643平方米。从外表看,并未觉得这座房屋有多奇特,然而走进去就会发现,里面的布局内向严谨,空间深广。整个建筑在轴线上置二井三厅,轴线两侧是横向扩展的四、五列房屋,每列由二至三个“回”形单体等组成建筑集合,中间由廊道或者巷道相通,总共有大大小小97个半结构间。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共住了150多户人家。现在,很多人都搬出去或者迁到城里去了,留守在祖宅的大多是老人。
  据何梁峰介绍,龙潭村水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因此这里的古民居大都依山而建,并未集中在一处,而是呈单体分布。正是这一特点,留存的古建筑为传统村落扩展了公共空间。安庆晚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位于龙潭村双河组的另一处古民居。只见车外青山连绵,竹叶招展,满目的青翠让人心旷神怡。到达双河组,穿过狭窄的路口,迎面撞见两棵粗壮的枫树,再往后看,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眼前分明又是一片广阔天地。环顾四周,山林青翠、鸟鸣悠悠,一座颇有气势的大屋背倚高山,门前不远处就有流水淙淙,好一处静谧之所。
  这座古民居人称“杨家高楼屋”,有290年历史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杨家后人杨银娟告诉安庆晚报记者,这座两进的古民居现在一共有十几间屋子,住了4户人家。“我们家祖上是大户人家,在这盖了楼,所以叫楼屋,后来楼被拆了,但是名字一直传了下来。”今年58岁的杨银娟说,虽然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了,她的儿女也希望接她去城里生活,但她却偏爱这里优美的环境,还有这座冬暖夏凉的老屋子,一直不愿离去。
  多方努力推广美丽乡村
  在杨家祠堂的中厅里,正上方的匾额上写着“四知堂”三个大字,讲述着杨家先祖杨震关于“四知”的千古美谈,也告诫杨家后人做官要清正廉明,生活要勤俭,不能爱慕虚荣。两边墙上则悬挂着家规和家训,“勿废正业”“勿尚奢华”、“忠”“孝”“和”“敬”等字样让人印象深刻,也显示出杨氏对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杨银娟告诉安庆晚报记者,祖辈不仅给他们留下了两进大屋,还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教给子孙后代。身为杨家人,不论在哪生活都要牢记家规家训,约束自己的行为,修造自己的品德。
  “我们小时候读书少,都是家里的长辈教导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要孝敬父母长辈等等。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的品格,也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孩子的。”杨银娟坦言,“父母要以身作则,否则你不尊重别人或者干坏事,孩子也会跟着学的。”就这样,在从小的言传身教中,杨银娟的儿女们也十分孝顺,虽然各自在外工作,但都会经常回来看望父母,为人处世也都恪守家规家训,这让杨银娟很是满足。
  在龙潭村,清代的古民居融在这青山绿水间,美得像幅风景画。正因如此,杨家高楼屋吸引了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剧团来此拍戏。“我们今天拍的是黄梅戏《沙子岗》,这里的风景很好,老房子和这门前的河水都符合戏里的场景,这也是为我们的美丽家乡做宣传呢,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里。”剧团相关负责人汪云告诉安庆晚报记者。
  在古民居附近,一些造纸用的水推让记者觉得十分稀奇。杨家后人杨鸿顺表示,这在当地一点都不稀奇。“我们这儿有‘万亩竹海’之称,盛产毛竹,以前这里70%以上的人都从事造纸业,上个世纪80年代后行业没落,造纸的作坊也就几乎没有了。但是我有个想法,我们的家乡这么美,知道的人却不多,我希望能做点什么,推广美丽乡村。”杨鸿顺说,“我看准了未来20年旅游业的好时期,希望把我的家乡也打造成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也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为此我一直在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4 03:12 , Processed in 0.05557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