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 春游江淮请您来 | 潜山余蟹形老屋:静谧青砖老瓦房 找寻乡间旧时光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4-28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民居,完整记录下了这个区域风土人情,一个家族家族繁衍历史。
图片7.png
  以潜山市余井镇余蟹形老屋为例,老屋结构既各自独立,又纵横交错;人丁兴旺,无数的血缘亲情、人文历史渗透其中。自明末清初以来,这里余氏村民一屋而居,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又因老屋形似蟹状,当地人冠以一个特定的称谓——余蟹形老屋。这个遗迹2012年6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该市余井镇结合农村四好公路、美丽乡村建设,修建一条环形道路,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有着四百年历史的老屋,重新焕发生机。
图片9.png
  置身余蟹形老屋,到处弥漫着冷峻和穆然的气息,依稀可见主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留下来的点滴印记。一砖一瓦,一阶一梁,飞檐雕柱,形态各异,镂空的木窗、拼搭的砖窗,脚下平整的青石板,粗大柱梁、青砖的精细程度,都有着明显的皖南建筑特征。
  老屋内厅木架采用江南最常见的“顺栿串”、“顺身串”技法。这些串和阑额、由额、襻间、柱子等组成一个抵抗水平推力的支撑体系,其建筑结构有着较强的科学性。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老屋除了布局精巧、做工精细外,其背后人文历史也值得探寻。
  余蟹形老屋门前一亩方塘边上矗立的4根丈余高的木质旗杆,每个旗杆顶部为什么要镶嵌形似“乌纱帽”的木斗?村民指认横梁上安放“圣龛”是什么一个样式,又是做何用处?当年,建造老屋时前厅、中厅、后厅并非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先祖这种非常规设计,有何缘由?
图片12.png
  横梁上残存两个悬挂“圣龛”金属挂环
图片13.png
  来吧,无论您是富甲一方商贾,还是在外羁旅创业游子。这个节假日,带上您的家人、朋友来潜山乡间找寻旧日时光,聆听当地族人分享古民居里辉煌历史,感受老屋祖辈们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张德扬惠家风家训。
  文:余叶茂 图:余文革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7 13:47 , Processed in 0.05997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