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三妙中学琐忆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8-25 14: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曲辕犁 于 2020-8-25 14:54 编辑
       三妙中学琐忆
       原创/大江东去
  我是1980年7月从三妙中学302班毕业的,今年正好40年。
  40年沧海桑田,40年情感不变。多少次想提笔写点什么,多少次欲言又止。生怕回忆不准确,对学子心中神圣的母校产生负面影响。
01三妙中学大门(江波).jpg
  其实,三妙中学当时的全称应是潜山县源潭区三妙公社初级中学。那个年代,高级中学很少,人们普遍把初级中学前面的“初级”一词省掉,直呼“XX中学”。如此一来,三妙公社初级中学自然也就被人们称为三妙中学,简称“三中”。据徐有三师妹说,到了2006年利民初中更名为潜山第三中学,“三中”便成了三妙中学的曾用名。
04两部县志(江波).jpg
  三妙中学创办于何时?目前两部有影响的潜山县志,即1993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潜山县志》、2007年12月由黄山书社出版的《潜山县志(1978~2002)》,均无记载。
05源潭区志记载(江波).jpg
  笔者查看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后在1991年5月非正式出版的由潜山县源潭区公所编写的《源潭区志》中看到了下面这段记载:“1974年秋,光芒、下方、共和、路口、长安、棋盘、双峰、下浒、三妙、新民等小学,各设一个戴帽子初中班。……1978年秋,中、小学分家,源潭、棋盘、三妙、双峰四个公社,各开办了一所初级中学,取消了原来的小学戴帽子初中班。”
  这段记载算得上是官方的一个说法,但很明显不够准确。
  说三妙中学一开始是带帽子初中没有问题。我曾在《庙冲中学记忆》一文中提到,早在1955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计划座谈会上,就提出了采取“戴帽子”(小学招初中班、中专招大专班、专科招本科班)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学和高等师范学校不足的问题。1956年6月27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对增设初中班的小学名称、领导关系和校长、教师待遇作了规定。由于这一年初中招生数量较大,全国各地许多小学纷纷增设初中班,完成了招生任务。从此,“带帽中学”与“带帽学校”称呼开始流行。
  三妙中学的确先由三妙小学戴帽子初中班发展而来,但肯定不是1974年才开始办学。笔者先后询问了两位三妙中学老校长江波涛老师(江校长今年91岁,身体一直不错)、徐旵东老师以及曾担任三妙初中副校长的徐赟老师。他们均提出三妙中学建校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
06江波涛校长.jpg
江波涛校长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由于停课闹革命,潜山县境内一些中学教学无法进行,导致1966年、1967年、1968年等几年间毕业的小学生难以升入初中就读。1968年夏天,随着斗争形势有所缓和,再加上学校由停课闹革命转为复课闹革命,三妙公社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在广大学生家长的呼吁下,决定依附三妙辅导区小学(简称三妙小学)办一个带帽子初中班。而这一决定也符合上级的要求。
  与一般带帽子初中班不一样的是,三妙中学与三妙小学并不在同一个校园里。当时三妙公社革委员决定另外选择一个地方建校,把选址与建校工作交由公社文卫助理员徐召庭(庙冲大队人,后曾任三妙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代理主任)与三妙小学校长江波涛老师负责。
  两位负责人看中了三妙粮店后面的那块地,随后便在这里盖起了教室与教师宿舍。经过半年左右的建设,三妙中学基本上具备了办学条件。1969年1月,开始招生。孙其生、徐华东、徐际来、黄光艾等老三届小学毕业生成了三妙中学首届学生。毕业于潜山师范的徐旵东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徐召庭则兼任三妙中学首任校长。
  1970年下半年,三妙中学与三妙小学剥离,有了自己独立的建制。来自棋盘公社的徐晓东老师被任命为独立后的三妙中学校长,张国实老师为副校长。这之后,三妙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是1976年12月从斗塘小学毕业的,那时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直接划片进入相应初中就读。当时,三妙公社大办初中教育,除三妙中学外,还相继办了三所“带帽子”初中,即新民中学、大兴中学、庙冲中学。其中新民中学办得早一些,庙冲中学与大兴中学则是1977年开始招生。
  由于庙冲中学刚刚办学,生源有限,公社要求斗塘大队靠近庙冲大队的几个生产队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全部到庙冲中学就读。其实,我家离三妙中学更近一些,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大多去了三妙中学,我自己也想去三妙中学就读,但由于所在生产队毗邻庙冲大队,我还是被安排到庙冲中学就读。
07作者初中毕业照.JPG
作者初中毕业照
  就这样,我小学毕业后,先在庙冲中学学习了两年多(由于由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我在初中一年级多读了半年)。1979年4月,庙冲中学停办,我与班上大部分同学一起转入三妙中学初二年级就读。
  当时,三妙中学初二年级共有201、202两个班,但这两个班并不是平行分班,201班是重点班(俗称快班、好班),202班是普通班(俗称慢班、差班)。据说这两个班的同学初中一年级入学时曾参加过考试,成绩靠前的分到一班,成绩靠后的分到二班。
  我转入三妙中学时,按成绩应该进201班。201班班主任徐砚勤老师是庙冲大队人,是我在庙冲中学就读时的同班同学谢渐平的舅舅,徐砚勤老师曾被打为右派,刚刚平反不久。他知道我的有关情况,极力主张我到他班上来。而202班班主任徐英灿老师则多次找校领导协商,强烈要求我到他班上来。徐英灿老师认为,202班许多学生不爱学习,急需一名成绩好的同学过来扭转一下班上的学风,徐英灿老师还许诺,我来后,202班的班长由我担任。
08三妙中学班干与老师合影(江波).jpg
三妙中学班干与老师合影
  学校领导经过权衡,最后采纳了徐英灿老师建议。这样,我没有进入201班,而到了202班。庙冲中学也有几位成绩不错的同学跟我一样安排到了202班。
  1979年4月初,我正式转入三妙中学202班学习,并担任班长。老实说,当时我当班长,感到有些过意不去,觉得抢了以前班长的饭碗,有些对不起他。好在以前的班长人很大气,对我的工作比较支持。班上的许多同学也很快跟我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同学关系。
  那个时代,三妙中学从校长到老师都十分重视学习。从源潭中学调回三妙中学任校长的江波涛老师大会小会一再强调同学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学到真本领,不要浪费青春,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而且要求期中与期末考试各个年级都要按成绩进行排序,张榜公布。对于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又差的学生,江校长也常常毫不留情地进行点名批评。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大会上批评的某个同学的名字和这个同学所做的错事。
  我们202班的授课老师大多与江校长一样,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班主任徐英灿老师教我们语文,徐老师以前在时思小学从教,语文功底颇深,记得他经常布置我们写作文,也常常把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放学后,他还把一些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留下来,给他们开小灶补课。
  数学是徐务春老师带的。徐老师是三妙洪庄人,家离学校很近。徐老师很是严肃,用不苛言笑来形容也不为过。记得她公式讲解十分耐心,批改作业一丝不苟,那些做错作业的同学常常挨批。徐老师考试比较多,往往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考试。每次改完卷子,都要把成绩公布出来。还与林斗明老师带的201班数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记得有几次我的数学考试成绩超过了201班同学,她很是高兴,把我好好表扬了一番,但一旦有一两次我考得不好,她又不留情面地把我痛批一顿。
  当然,批评人最厉害还不是徐务春老师,而是教我们物理的王储来老师。王老师是源潭共和人,个子很高,人也很瘦。我们这个班基础比较差,许多同学对物理学习兴趣不大。王老师可能有些恨铁不成钢,批评起来常常喋喋不休,甚至给人骂得狗血喷头。因此,班上不少同学都怕他。后来,王老师调到斗塘小学工作,不知是否跟批评人过甚有关。
  转眼间,暑假到了,比我高一届的初三年级同学参加了安徽省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徐赟、张奇志等三名同学考上了中专,还有不少同学考上了高中。在潜山县同类学校中,三妙中学成绩靠前。
  初三年级考出了好成绩,可喜可贺,但也给我们这些即将进入初三年级学习的同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妙中学的领导与老师都在思考如何把这一好成绩保持下去。最后决定,即将进入初三的学生提前到学校参加摸底考试。初三年级依旧设301、302两个班,但这两个班不分快慢班,按摸底考试成绩平行分班。校领导还决定调配学校最强的师资力量,给这两个班上课,并由刚带完两个初三班班主任的严云义老师与徐旵东老师继续担任两个新的初三班班主任。
02三妙中学302班合影(江波).jpg
三妙中学302班合影
  摸底考试试卷很快改出来,分班情况也迅速张榜公布。我的成绩排在前面,分到了徐旵东老师当班主任的302班,继续担任班长。记得我们初三年级比其他年级提前一周上课。这一周不是上新课,而是讲评刚刚结束的摸底考试试卷与复习初一、初二相关知识。
  由于徐旵东老师的儿子徐丹当时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徐老师8月底要送他去大学报到,这一周开始四天都是徐老师给我们上课,随后两天由教数学的张万祥老师上课。记得在讲评摸底考试作文时,徐老师重点表扬了我的作文。这篇作文的题目,我记得是《一件小事》。其实,这类作文并不难写,难就难在情感的抒发上,好在我在这方面有些擅长,所以作文得了个高分。徐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如何写作文时,还重点对我这篇作文进行了分析,要求大家写记叙文时一定要边叙边议,不能就事论事,尤其是最后一段一定要升华,要给人以思考与启发。
09徐旵东老师近照.jpg
徐旵东老师近照
  那几天,除了讲作文写作外,徐老师还重点讲了语法与修辞知识。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徐老师的课,感受极深,收获满满。徐老师是我大嫂娘家邻居,以前到我大嫂娘家去,我曾见过徐老师,也知道徐老师当学生时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当老师后带教严谨,诲人不倦,多次受到表彰。现在当面听徐老师的课,感到更是一种享受。他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遒劲隽秀的板书、鞭辟入理的分析、宽严相济的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对我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徐老师相继担任三妙中学、源潭中学、野寨中学校长与潜山县教委副主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03三妙中学团员与学生合影(江波).jpg
三妙中学团员与老师合影
  张万祥老师同样是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师。他数学教学水平按照现在的话说,绝对算得上超一流。我们班一些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经过经张老师的指导,水平大幅度提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他老师如教英语的黄松苗老师、教物理的徐力人老师、教化学的林凤华老师、教政治的张晓星老师以及刚从师范毕业、在我们初三下学期时协助张万祥老师辅导我们数学的张翅老师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才使我们这一届再次在中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除了三名同学达到中专分数线外,还有方葛丰、江双应、徐良、黄长安、吴曙光等几十名同学考上高中,后来不少同学考上了大学,为母校铸造了新的辉煌。
010三妙中学校园.jpg
  如今,三妙中学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课的教室全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而当年我们的教室只是两排平房;学生有自己的宿舍,而当年我们只能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晚上睡觉没有床,只能在地上铺上稻草放上被子;学校的餐厅能够满足几百名师生员工就餐,而当年学校的食堂仅仅是打饭的地方,菜都不提供,更谈不上提供饭桌;学校有围墙围起十分安全,而当年除了教师办公室在一个小院子里外,教学楼完全不设防。至于升旗广场、警务室、卫生室等,当年想都不敢想。
  然而,这么好的条件,却吸引不了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据了解,目前三妙中学三个年级加起来只有区区80余人,与当年初中一个年级就有100多人不可同日而语。难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初中与小学真的都要成为历史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18:25 , Processed in 0.05918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