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村一年走出5名大学生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8-25 16: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宿松县陈汉乡别河村今年有5名学生同时考取大学,分别达到一二本线,被5所大学录取。其中,陈天航同学以68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另有梅金松、梅成树、梅润明、梅露被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录取。
  这5名被录取的学生,同在一个村,其中,梅金松、梅润明、梅露又来自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别河村是陈汉乡较为偏僻的山村。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354户1181人,人均耕地不到0.8分。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98户325人,为全县、全乡重点贫困村。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出列。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实施脱贫攻坚战中,教育先行,扶贫先扶志,扶志更要扶智,在这里化作具体行动。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周劲松介绍说,从实施脱贫攻坚帮扶的那一天起,扶贫工作队就和村两委达成共识,要把村里孩子的学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帮扶,他们与县、乡教育部门取得联系,建立了全村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档案,特别是来自村贫困户家庭的学子更是建立了“手拉手,一帮一”的稳固关系,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全程跟踪,随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村干部每到寒暑假、节假日均要走访这些孩子的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帮扶关系。
  梅金松同学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在家务农,母亲是残疾人。其家庭为2014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夫妻俩没有多少文化,对孩子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梅金松的高中三年,扶贫工作队和帮扶人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进行关照。梅润明、梅露同学,其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很难照顾到孩子。在他们进入高三年级,扶贫工作队帮扶人和村干部主动与其父母联系沟通,希望他们陪伴孩子走过高中学期最后一年。其父母听从这些意见,放弃务工,回到孩子身边,助其完成学业。梅金松的父亲梅一红说:“没有帮扶干部的这些支持和鼓励,单凭我们很难让孩子坚持走到今天。”
  别河村村书记陈志江说:“今年5个孩子同时考取大学,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别河村尊师重教的乡风、家风,以及兴学启智文明习俗的传承。特别是近20年来,从我们这个小山村共走出了150多名大学生。”
  (来源:安庆新闻网 记者 周国庆 通讯员 夏柳平)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7-17 01:36 , Processed in 0.04987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