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帖子
11336
威望
0 点
红花
56276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1-3-20 11: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山市立足“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将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作为突破口,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确立了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地位。2020年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813万人次,实现产值73.62亿元。
  发掘优势,释放生态旅游魅力
  一是资源优势。潜山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2282.7公顷、森林总面积89851.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90559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林木绿化率56.7%;湿地总面积4192.6公顷。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垂直的山地特征,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是生态优势。潜山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13531个/cm3,被誉为“潜山绿肺”。
  三是文化优势。春秋时属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均曾在此或为官或揽胜,留下了许多美妙传世的诗文。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四是区位优势。地处皖西南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大别山区的结合部,扼大别山咽喉,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天柱山机场,长江水运码头距县城52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穿境而过,沪蓉高速、东香高速、岳武高速、安九高铁、六安景高铁承东启西传南接北,交通十分便利。
  突出特色,拓展生态旅游潜力
  一是生态观光。以“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的天柱山,拥有世界最美的花岗岩奇观,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顶级旅游名片。境内还拥有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金紫山省级森林公园、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全力推进“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一批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宜居小镇、宜居村庄,黄龛村、官庄村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民俗风情、农事体验、避暑观光为主的“最美乡村在潜山”旅游品牌走向全国。
  二是森林康养。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建设基地”、“国家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天柱山林场获“中国最美林场”。依托优美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开展天柱养生功、森林养生、食材养生、高山滑雪、生态漂流、休闲观光、自然教育等康养项目深受旅客热棒和好评。
  三是乡村旅游。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创新驱动、农民主动、效益促动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和乡村文化等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市有 400余户依山傍水的林农利用生态景观和森林资源发展民宿、林农乐,尤以天柱山镇、水吼镇黄龛村、官庄镇官庄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更是个中翘楚。
  四是水上娱乐。众多的森林景区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山随水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其中马潭生态漂流、天仙峡水滑道空中漂流、凤凰园溯溪漂流等为主的水上运动项目已成为大别山区生态旅游靓丽名片。
  创新机制,激发生态旅游活力
  一是区线联动。以天柱山景区为龙头,强势推动“旅游+乡村、农林、文化、体育、养生”产业发展,培育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核两区三带四板块”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二是企业带动。广泛动员企业协助政府积极主动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全市有32家林业企业流转林地6万亩,每年为林农增收1200多万元。
  三是干部推动。推深做实林长制,建立市、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公益性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将生态“植入”人心。
  推行举措,夯实生态旅游实力
  一是合理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全域(森林)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等规划体系。
  二是政策扶持。设立3000余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潜山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若干政策(试行)》、《推深做实林长制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和财政、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全年,统筹整合农林水和城乡、交通等项目资金11.2亿元,用于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规范管理。相继成立潜山(天柱山)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餐饮烹饪等协会,强化行业约束和标准化管理,推进规范发展。
  四是常态考核。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森林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定期督查督办,纳入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3 06:55 , Processed in 0.04649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