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复制链接]

帖子
11240
威望
0 点
红花
5607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1-12-21 0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冬至,对天柱山人来说,因为首条高铁的即将开通,而增加了几许兴奋,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加了几多喜庆!而在古人眼里,亘古时空四季轮回中,冬至是寒暑易节、阴阳转换、周而复始的关隘和节点。
  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早在春秋时,祖先即用圭表观测太阳,知道了冬至天象。它一般在公历12月21或22日。从冬至开始,太阳回归北半球,阳气逐日升飚,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按传统说法,冬至是节气循环的吉日,是百姓、地方、国家乃至万物去阴复阳,开始新一轮休生养息、复甦再造的驿站。
  这几日,天柱山天气一直晴朗。《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相传,周朝以冬至为新年元旦。《晋书》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庆贺冬至滥觞于汉,唐宋盛之,在古时很多年代里,都把冬至当成节日。谚云“干净冬至邋遢年”或“干冬烂年”,意谓冬至如是晴天,过年就会阴雨连绵或大雪纷飞。这一气象的占验,应是古人经验之谈。
  那么,何谓“冬至一阳生”?这源自古老《周易》。因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卦像是“地雷复”,初爻为阳爻,其他五爻均为阴,故曰“一阳生”。紧接着,腊月、正月为临挂和泰卦,依序有二三阳爻。春节对联有“三阳开泰”之语,三阳之首即出自自冬至所在之月,报道春之消息。民间称冬至为小阳春,亦源于此。我老家逆水,幼时曾听老人言:冬至交节时刻,在地上挖一小坑,放进几片鸡毛,交节时刻,鸡毛就自动飞起来,据说就是地中阳气上升的缘故。
  天柱山老中医认为,阳气初生时,需像对待孕妇一样悉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日后逐渐壮大。从冬至开始保健,调节身体,才能让日后阳气更好地生发,抵御外邪,减少疾病。冬至日有吃饺子习俗,与东汉医圣张仲景有关。相传他辞职回乡时正值隆冬,乡亲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熬煮“祛寒汤”,把羊肉、药物捞出切碎,用面片包成耳朵样食物煮熟,曰“娇耳”。人们吃娇耳,喝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便治好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民谣至今流传。不过,辣椒系明代传入我国,当时恐怕只能选类似植物。中国地域广大,十里乡俗不同,以潜山山区为例,冬至有时不吃饺子,而吃汤圆、米团、糍粑等。
  从冬至开始“进九”。古人在这天早起画一枝素梅,上有81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所以冬至又称“数九”。意味着进入数九寒天。民谚唱起来有画面感:“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地域不同,九九歌内容亦不同,但大意措辞大体相同。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积累利用自然生态和天气征兆的经验,而创作出的九九歌,至今仍盛行不衰,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至于为何“数九”而不数其他数字,皆因古人重阴阳,以“九”为“至阳”之数,“数九”意味阴气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到头,于是寒去暖来,春深已至。
  历代文人对冬至多有感时佳作。唐白居易诗云:“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宋朱淑真诗曰:“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古人善用“待腊舒柳”“冲寒放梅”“好风催”“淑气回”“占和岁”“领春来”等美好辞句来赞颂冬至,足见冬至之贵。
  冬至,不仅是节气,更像是哲学;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心灵与心灵的联接。越是寒冷之时,人越容易感到孤独;越是孤独之时,人越需要用爱心来彼此取暖,获得坚持的力量。诗人雪莱感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有的未来,其实都离我们不远;所有的现实,无论多么严酷,都将变成温暖的回忆。(储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8 15:35 , Processed in 0.05721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