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清明寒食春草媚 听风听雨莫忘归

[复制链接]

帖子
11238
威望
0 点
红花
56070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2-4-2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只要提及,就不知让几多人魂牵梦绕。春风吹拂,天柱山天地明净,空气清新,溪水潺潺,草儿绿了,花儿红了。这时,本应播种万物,尽享春和景明,然而千百年岁月,却叠加成清明独特的柔软而坚硬的文化品格。慎终追远,丧尽其哀,祭尽其敬,这是回望祖先的时节,也是回归自然的时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双重身份的日子。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作为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潜山古文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在天柱山,人们能感触清明三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全回洞中,然后是雨后天空显彩虹。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潜山乡村正是春耕春种时节。虽然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知,但作为节日的清明却在唐朝才形成。
  节日的清明,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俗底蕴。潜山民间传说,晋公子重耳带着介子推等流亡国外,重耳饥饿乏食,介子推就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给当年随行部下论功行赏,都得到优厚赏赐,惟独把介子推忘了。介子推作了一首《龙蛇之歌》就躲到绵山中隐居起来。晋文公听后,猛然醒悟,马上派人请他回来,可是他坚辞不就。晋文公就在绵山脚下放火烧山,以为他为了逃避大火,就会出山。可没想到他抱在一棵树上,被烧死了。晋文公很难过,流着泪回去了,为了纪念他,号令清明节前一天不得生火,这就是寒食的来历。从介子推不愿争功讨赏,宁愿被烧死的高风亮节中,人们可悟出清明既为节气,又可倒过来为“气节”,以示崇尚不慕荣华富贵,不追名逐利的高贵品格。
  随着社会演进,清明逐渐演变成宇宙、人和自然交汇的一个节点。到坟前祭奠祖先、怀念亡者,这种习俗至晚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但当时扫墓并不是固定在某一特定日期,到唐玄宗二十年(732),专门颁诏,此后唐宋两代的寒食节都有官方假期,并把清明包括其中,人们常把寒食与清明相提并论。但寒食本身有一个不利条件,就是禁火,而古时上坟是要烧纸钱的,既然清明寒食“一体化”,何不错后两天到清明上坟?开始,这只是一种自发,时间长了就定型下来,宋以后上坟祭扫就只提清明不讲寒食了。正因为清明被赋予了祭祖的功能,许多传统节日式微了,而清明却拥有存续活力。作为一种独特人文气质的节日,清明是对“死”与“生”的并置,在生中感受死,在死中感受生;同时获得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清明节俗不断扩张,性质虽未改变,但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在梅城和天柱山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人们常常阖家携带酒食,到郊外亲近自然。据《中国节典》介绍,唐宋时期,清明踏青活动丰富,常见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植树等习俗。正是“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古诗词里的清明意象万千、意味深远,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留给后人的,是绵绵不绝的精神慰藉和代代相传的文化理念。唐代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将独特的气氛描写得境界优美,如诗如画,成为千古绝唱。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在动人情肠的同时,提醒生命诚可贵的朴实道理。而南宋诗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现了春游的快乐场面。
  万物复苏唤春醒,生死并置是清明。清明是一叶载满思念的小舟,划过冷暖交替的岁月,触碰那些不曾淡忘的记忆,滋润未曾干涸的心田。清明这个春天的日子,注定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守一生,不仅对逝者作一份缅怀和祭奠,更要放飞生命和激情。难忘清明,相约清明,让我们在诗意的春雨里,一同憧憬洁净明亮的中国梦!(储北平)
  【来源:中安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6 10:15 , Processed in 0.04798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