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岳武高速东延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公告

[复制链接]

帖子
11234
威望
0 点
红花
56065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6-3-16 1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现将“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环境影响信息予以公布,请广大公众踊跃参加,多提出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以便完善本工程的开发建设,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布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日期:2016年3月10日
  相关链接:公众意见调查 环评报告书简本
  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现就该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公告。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
  环评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述及主要环评内容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4)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期限及其他
  公众可点击“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进行查阅,查阅有效期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公众认为有必要,还可通过邮寄信函方式索取相关的补充信息,索取日期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事项和具体形式以及起止时间
  意见范围:征求公众对拟建“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
  公众范围:受拟建工程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主要事项:①设计、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公众对拟建工程的态度等。
  具体形式:可通过①邮寄信函(以邮戳日期为准);②网上填写:公众调查表;③在网页留言板留言方式提出意见。
  信函请寄至:上海浦东新区民生路600号10号楼收(邮编:200135),请在信封上注明“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环保意见”,信函中注明日期、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由于条件有限,一般不接受来电来访。环评单位还会采取问卷调查(对象随机抽选)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届时公众可提出意见。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信函以邮戳日期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234
威望
0 点
红花
56065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楼主|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6-3-16 1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山飞鹰 于 2016-3-16 10:50 编辑

G42S 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 3 月
  1 工程背景及概况
  G42S 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是安徽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高速公路(G42S)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省境内最后的待建路段,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网的规模效益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建成后对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起于在建的芜湖长江二桥北岸接线及北沿江高速巢湖至无为段交叉处,终点顺接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段起点,主线路线全长 178.080km;项目设置安庆支线,支线起点位于古塘村与主线交叉设置青草枢纽互通,由北向南布设,终点接现状鸽子墩枢纽互通,支线路线全长 19.045km。
  2 沿线环境特征
  本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体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表现为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集中,易形成洪灾,秋季白天气温较高,但早晚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形复杂,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 14.5℃(1957~2004年),最低气温-15.2℃(1977 年),最高气温 39.4℃(1959 年),气温受地貌条件影响明显,中低山区年平均气温变化比丘陵区低 2℃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占全年降水的 70%以上,秋冬降水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1452.2mm(1976~2004 年),降水量通常由低山到中山递增。日照2070.5 小时,无霜期 213 天。
  3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
  3.1 生态环境影响
  3.1.1 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拟建项目建设不可避免的占用耕地,耕地植被的占用将主要造成农作物植被的损失,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蔗、小麦、油料作物、其它蔬菜等。但影响面积相对项目所在区域农业种植总面积较小,其影响有限。
  3.1.2 对动植物的影响
  根据现状调查,项目的实施导致的林木损失,主要为对次生针阔混交林、灌木及部分以香樟、女贞、意杨为主的人工植被等。本项目施工完成后,中央分割带及道路两侧将全线进行绿化,随着公路绿化的完善,本项目建设造成的林木损失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尤其是公路两侧将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将进一步提高公路绿化面积。 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引起的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极少量的,而公路绿化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部分损失的植被,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3.2 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对声环境造成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运营期交通车辆噪声。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拟建项目运营后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昼间声环境总体影响不大;但公路运营后期随着交通量增大将对沿线少量的居民住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居民夜间休息也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加以减缓的。
  3.3 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施工期影响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为桥梁施工、桥梁围堰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筑堰和围堰拆除时水体中悬浮物增加,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机械露天作业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这些施工中产生的污染物若未经处理排放,会对工程沿线河流、水渠等水体产生影响。但只要在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正常情况下桥梁及路基施工对这些水域水质的影响是可以缓解的,而且这种影响将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营运期:根据拟建项目服务区、管理分中心等辅助设施设置情况及工程沿线地表水系功能区划,为避免收费站等辅助设排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在工程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都采取必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加强施工期的废物、废水污染防治和施工期日常监督管理(日常监理),废水要求做到达标排放;建立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对地表水系水质的影响可降到最低。
  3.4 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路面、堆场和施工车辆进出工地道路等产生的粉尘污染;营运后,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将拌合站位置设置在居民点下风口、对施工场地和道路洒水、对物料进行覆盖等措施,可将对本项目实施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5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相对拥堵的交通状况和较差的环境质量预计将对沿线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大量的土方车、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以及混凝土罐车集中在施工现场,扬尘、噪声等环境影响不可避免。施工阶段由于交通相对混乱和大量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作业,易产生安全事故,如管理不严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工作,做好交通分流工作,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进出方便。
  4 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4.1 水污染防治
  4.1.1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本项目桥梁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围堰拼装工作和桥梁基础水下部分施工,同时严格做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桥梁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钻渣,这部分钻渣必须妥善处理。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泥浆可循环利用,剩余泥浆和钻渣可送到岸上选择适当的地点,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后统一运至取土场弃方。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污水、垃圾抛入水体,应全部收集并与桥梁工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施工栈桥堆置的砂石料、油料、化学品及其他一些粉末状材料 必须遮盖保管,防止受雨水冲刷进入沿线水体。应当合理选择施工营地的位置,建议尽量租用当地民房,若必须新建施工营地,应远离沿线水体。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设化粪池处理。生活垃圾、施工物料垃圾等尽量分类收集,废弃物应在施工中尽量回收利用,其余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并联系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督工作,重点抓好跨越敏感水体桥梁的施工监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提倡文明施工、保护水体。
  4.1.2 运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切实加强桥梁工程安全检查、监控,确保水域路段的安全;装载煤、石灰、水泥、土方等易起尘的散货,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防止撒落的材料经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
  4.2 环境风险
  跨越大沙河、鹭鸶河等敏感水体的桥梁发生环境风险概率较小,一旦发生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需要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及风险防范措施。
  因此必须结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建议公路应急预案中应当包括并加强“危险品事故风险专项预案”,提出针对性的应急计划,把事故发生后对水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到预防和救援并重。 制定应急计划及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将该风险应急纳入当地应急环境应急体系之中。
  4.3 噪声防治对策
  4.3.1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根据预测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 80 米外基本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 200 米外可基本达到标准限值。由于施工过程为短期过程,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失,同时可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与组织,确定合理的施工时间及施工方案等方式减缓施工噪声影响。
  4.3.2 营运期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对超标的居民住宅区等敏感点路段,应设置隔声窗、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减小车辆通行产生的噪声影响。
  5 环评总结论
  综上所述,G42S 上海至武汉高速岳武东延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沿线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基本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4 23:15 , Processed in 0.05514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