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传真] 龙坦村:乡风文明产业兴 富美乡村入画来

[复制链接]

帖子
11332
威望
0 点
红花
5626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22-8-3 1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时节,走入潜山市黄泥镇龙坦村,一片片稻海泛起绿波,一汪汪碧水环绕,稻粱茂盛、鱼肥水美间洋溢着产业兴旺的蓬勃生机,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龙坦村在传承传统文化、服务“一老一小”、乡风文明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经验做法,让乡村美起来、群众富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龙坦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一项“非遗”,增进团结和谐
  龙坦龙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为传统民俗活动,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2019年,老、中、青三代龙坦人,通过传帮带将沉寂多年的龙灯再次舞起来,在当年的农民丰收节,龙坦龙灯正式登上乡村大舞台,使得龙灯重放光芒。
  “我们龙坦龙灯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数多,至少要两百人才能舞得起来,每次灯会前,大家在一块排练,都能凝聚人心,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龙坦龙灯传承人潘郑红说。如今,舞龙灯已成为龙坦人民庆祝丰收节的必备节目,这项“老传统”,正在转化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引擎”。
  一座庭院,守护“一老一小”
  在村老年活动中心,一群老人正在开展健身、棋牌等活动。“每天大约有五六十个老人过来,像这样炎热天气,空调都会开放,我就是倒茶水、打扫一下卫生,现在正在建一个食堂,马上还可以在这里吃饭。”中心管理员孔满秀说。
  龙坦村有60岁以上的老人494人,留守儿童接近200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助老”和“护小”方面,村“两委”深入探索,建成一座融合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于一体的庭院,并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针对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通过引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施“一键呼叫”定位跟踪服务,志愿服务队即刻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等服务。“不管去哪,我都把这手表带在身上,有什么事村里干部都晓得,要是有特殊情况,按一下,人就来了。”黄泥镇龙坦村五保户潘绍祥说。
  农家书屋和留守儿童之家全天开放,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在村主要路口、水塘安装摄像头,接入村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对交通和防溺水安全实施实时监护,为儿童构筑起安全守护网络。照顾好“老”“小”,让在外创业、务工的人员少一份担忧和牵挂,使党群关系更融洽。
  一套积分,培育文明乡风
  2020年,龙坦村建立“文明新风”积分超市,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文明积分采用“5+N”模式,“5”为必评项,分别是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环保卫生和遵纪守法,“N”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分项。
  “我到积分超市来兑换许多东西,像洗衣粉、洗衣液、肥皂还有蚊香等生活中需要的东西,这个小积分有大作用。”村民刘长水说。
  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新模式,有效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在近期召开的“积分制”评议会上,组委会将“节俭办婚礼、厚养薄葬”等移风易俗的内容添列为新的评分项,进一步完善乡风文明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
  一方乐水,润泽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龙坦村水资源十分丰富,村集体拥有650余亩水面,村“两委”在“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上着力,找到产业振兴的突破口。
  推动水产养殖产业规模化,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收回村集体全部水面经营权,进行改造整治、合理规划。制定“支部+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到养殖产业中来,带动他们就近就业。
  发展高效智慧养鱼项目,实现村级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养殖转变,投资300万元建成高密度跑道智慧养鱼项目,于2022年3月底正式投产运营,产值预计将达到200万元以上。
  “下一步,将根据本村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继续‘盘活’水资源,创新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将村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龙坦村党总支书记刘根生说。(罗传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15 18:04 , Processed in 0.08575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