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大山里的“义公”

[复制链接]

帖子
11238
威望
0 点
红花
5606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6-5-12 0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香山飞鹰 于 2016-5-12 09:25 编辑
  2014年7月,在潜山县民政局,诞生了第一个获准注册的农民志愿者社团——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这个协会的会长,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山村农民,他无偿支持帮助山区的贫困儿童,他叫汪孟友,但乡亲们更喜欢亲切的称他为“义公”。
  塔畈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北部,距离县城62公里。因为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即使是到最近的潜山县城,也需要接近两个小时。
  江雅萍,家住塔畈乡体元村,今年在村小学读四年级。五年前父母离异,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在安庆住院治疗。因为经济拮据,小雅萍的家漏风透雨,一直没法翻修。全家人的经济收入也是靠奶奶一人采茶卖茶。
  由于家境贫寒,三年前,小雅萍不得已辍学回家,帮奶奶采茶干活。但如今,小雅萍成了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定点帮扶对象,又如愿重返校园,已经读四年级的她,学习非常的努力认真。
  江雅萍的奶奶告诉记者,这一切得多亏了汪老师。汪老师对他们很照顾,孩子穿的,上学的钱都亏了汪老师。
  乡亲们口中的汪老师就是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的组织者汪孟友,今年65岁。
  他曾是塔畈乡体元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1979年,国家民办教师人事缩减时离开岗位回家务农。可就是这短暂的11年教师经历,却让他时刻挂念着那些山区的贫困孩子。
  虽然汪孟友只有小学文凭,但却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汪孟友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上学只要两毛钱,但就是这两毛钱,很多孩子还是上不起。11年的教师经历虽然短暂,但汪孟友却深刻的体会到,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唯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汪孟友说:“在我们这个穷山区,你要是不读书,我们这里没办法改变,你这个家庭也没法改变。只有读书了,有了知识和营养,才能有好的生活。”
  从此,年过六旬的汪孟友重新拾起自己的梦想,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塔畈的各个村落统计失学儿童和贫困家庭。遇到辍学的孩子,他就主动到他家里去,告诉他们不管家里怎么样,一定要上学,有的时候看到实在很困难的人,就会伸出自己的援手。
  时间久了,汪孟友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自己的能力却非常有限。
  如何才能让贫困的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呢?汪孟友反复地思考着。2012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汪孟友,在儿子们的帮助下,学会了电脑,并通过网络加入了当地一个助学联谊会。年过六旬的汪孟友带起了小红帽,成为一名志愿者。
  本着一门心思干到底的决心,汪孟友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协会。从联络志愿者加入,到民政局提交申请,再到协会的架构章程,他事事亲力亲为。2014年11月29日,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大山里的义公从此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成立协会,汪孟友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小儿子不仅送来了资金,还帮协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作为网络捐助平台,目前已经累计筹集善款七千多元。2014年至今,他们帮助了大山里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让贫苦的大学生走出了大山。
  时间轮回,汪孟友曾经帮扶过的大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在大城市里稳稳扎了根。汪孟友告诉记者,让他欣慰的是,这些从山区走出去的孩子,也选择加入协会,利用他们微薄的力量帮助着山区的孩子,实现求学梦。
  如今,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已经成立近两年,志愿者人数也从起初的二十多人,发展壮大为一百七十多人,他们不光助学扶贫,他们还把目光发在了更旷阔的未来。
  汪孟友说:“我相信,以后不会有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辍学,这个不会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公益事情中,一起努力。”(公共频道全媒体记者 李楠 金一丁 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6 03:46 , Processed in 0.04679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