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
注册时间2015-1-27
帖子5348
精华38
积分93288最后登录2025-4-29

- 帖子
- 5348 帖
威望- 0 点
红花- 87750 枚
|
仿佛一夜之间,满朋友圈都是刚生了孩子的新妈妈,每天发上来各样婴儿照,再甜蜜又疲惫地配上一句抱怨:昨晚只睡了三小时,宝宝怎么哄都不睡。
奶奶若是会玩微信,必定瘪嘴一笑,回上一句:这个容易,放摇窠里摇两下就睡着了。
老家育儿神器有两样:摇窠和站桶。“窠”是古语,意为巢穴,窝。摇窠大致就是摇篮,只不过摇篮绳索悬空,摇窠弧底着地。破十几块窄木板,一边稍长做床头,围成个椭圆大木桶,当中竹篾一箍,底下横两条半弧枕木。塞一窠稻草,铺个小被子,就能睡几代人。
夏夜,摇窠里铺上凉爽的老布,搬到院子里。四野虫鸣,夜风阵阵,奶奶小脚轻踏底板,蒲扇随着摇窠打着拍子,扯着细嗓子唱《十月怀胎》:正月怀胎如露水,桃果开花正逢春,花如水上浮萍草,唔知生根唔生根……
大意就是母亲怀胎辛苦,做子女的要孝顺报恩之类。可惜摇窠里的听众多半听不懂,只是睁着眼睛,看银河跨过夜空,从摇窠的这一边缓缓摆到那一边,再从那一边,摆回这一边……
更多的时候,躺在摇窠里,盯住的是昏暗老屋顶上仅有的一块亮瓦,或是窜过大梁眼神晶晶亮的耗子。奶奶们家务繁杂,看守摇窠的任务,往往临时交给哥哥姐姐,或是来串门的大孩子。
他们接过任务时兴高采烈,趁大人不在,猛力将摇窠里的婴儿颠得手舞足蹈,或者哇哇大哭。等奶奶循声赶来时,摇窠竟然和一个龟壳似地倒扣在地上,哥哥姐姐们早就逃之夭夭了。
当摇窠里的孩子睡醒了能自己往外爬时,站桶便派上了用场。此物呈圆锥形,上面的洞恰好能容下一个三岁孩子的胸围,内部靠近地面处有一层垫板,站在上面,即使一泡热尿淋漓而下,也会透过板缝滴到地下,不会囤积。只是冬天垫板下加一火盆,顿时尿气冲天。小孩自己倒是没什么感觉,从脚到胸口热烘烘的,兴奋地又跳又叫。
站桶让人直立行走,摇窠却还有个更重要的功能——包办婚姻。以前的“摇窠亲”顾名思义,就是年轻父母们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娃娃,转悠在各个摇窠之间,看见谁家姑娘小伙子俊,顺手一指:就是这个了!
传说我小时候还真差点成了真正的“摇窠亲”,母亲抱着我跟某个发小的妈妈聊天,怎知躺在摇窠中的发小,指指我,再点点旁边的枕头,意思是让我睡在他旁边。这件匪夷所思的事几十年间都成为妈妈们的笑料,但到底我也没成他媳妇儿,倒是他家的小女儿,算算恰好是睡摇窠的年纪了。(万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