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与土地公公说说话

[复制链接]

帖子
72
威望
0 点
红花
163 枚

潜山文艺 发表于 2017-1-6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家乡,是一块古老、瑰丽的地方。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薛家岗文化”。千百年来, 生活在潜阳大地上的父老乡亲, 习惯以朴素原始的宗教形式, 表现对土地的敬畏崇拜之情, 诉说劳作耕耘的酸楚和祈愿. 时至今日, 这里仍保留着一些生动有趣的土地崇拜习俗, 展示纯粹属于农民的世界。
  民间传说中,各路神仙无不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且清心寡欲,超然世外,唯有土地神是个例外,与老百姓最亲近,都称它为“土地公公”。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慈眉善目、面庞圆而丰盈、白须白发、行动有些笨拙的小老头。
  村里人为什么不说土地神,却说土地公呢?公,是尊称,在乡下只有辈分大的,威望高的,才配享受这“公”的称呼。足见土地的地位。土地神龛两边的对联:“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说透了万代相传的世理。
  据说,土地神的名称在三国时就已经出现。《龙威秘书·蒋子文传》记述,三国时,东吴有个蒋子文的官员,在追逐贼人时被贼人击伤额头而死。时过不久,他昔日的长官看见蒋子文手执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旧,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
  既然有土地公,而为什么人们很少提及、祭祀土地婆呢?当地传说,当初玉皇大帝派遣土地公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说,要让世上百姓个个有钱,人人快乐。土地婆极力反对,认为凡间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穷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道:“如果都成了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因此打消了原本“皆大欢喜”的念头,世间才有贫富差别。世人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个讨人嫌的“恶婆”,而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公尊崇备至。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天仙配》里,七仙女一挥羽扇,槐荫树开口说话,为七仙女和董永证婚的,就是那个成人之美的土地公。《西游记》孙悟空到了一处,遇到妖魔鬼怪,不知是什么来头,便把土地召来询问一番,然后腾云驾雾,“老孙去也!”
  乡亲们认为,土地神所管的地面是不大的,大体相当明清的坊——凡土地神都称为“本坊土地”,解放前的一个保,也就是基层的地方行政神明,神里最小的官。
  老人们爱在大树下聚集,更多的是与土地庙有关联,说在这里谈心,土地公听得见农人的心事,会暗中保佑一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添丁进口,家庭平安。明太祖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地庙,因而他对“土地”相当敬重。往年的土地庙,都被后来屡屡发生的一次火过一次的“革命行动”扫荡干净。有形的东西破坏或消灭十分容易,只有无形的传说却能依赖当地人的嘴巴传递下来。现在所见到的土地庙,都是近些年农民重建的。
  土地公“办公场所”十分简陋,不像其它的庙宇那样拔地而起,金碧辉煌。土地庙属“微型建筑”,高不过6尺,面积不到10平方米,由两块石板为壁,一块压顶,透风漏雨,建在路旁树下,或田畈上水口处。庙里大多不供神像,只有一块象征性的土地神牌位,更未塑有衙役皂隶。土地公不计较这样的待遇,安详地端坐在小庙里,静观世道变迁,宠辱不惊。也可能是菩萨心肠,为了节约土地,处处为老百姓生计着想,甘愿自己身受委屈,将就安身吧。可以推断的是,建庙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用意,便是崇拜,或者说是寻求和平安宁所需要的一个祈祷偶像。每月的初一、十五,附近的信男善女会到土地庙上香,祈福消灾。上香,也只是烧三刀纸钱,放挂小鞭而已,因而就有了“土地老爷受不住大香”的说法。
  “土地土地,一年两季,二月初二,八月初一。”传说二月二,是土地公的生日;八月初一,则是他的升天之日。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天时渐暖,农事开始,蛰伏的蛇兽昆虫从冬眠中苏醒,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因而又为“龙抬头”。有这样的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做“土地会”,郑重其事地为土地神过生日,企盼有个好收成。“人有诚心神鬼应,人敬土地万物生。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土地歌。”于是,在广阔的田畴沃野和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中,便形成了以土地庙为中心的朝拜圣地,“二月二”也就成了十里百村乡民寄托祈愿的盛日。
  参加土地会的,都是土地公“管辖区域”的农人,费用多由各户集资。上午九时许,旗帜前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浩浩荡荡,由最具声望的老者端着鸡、鱼、肉、圆、饭、茶、酒等三牲祭品,一路走去,把香火送上庙门,跪拜、上香、点烛、焚烧黄裱、再叩首。道士诵念的经文,平白易懂,并不深奥,多是歌赞天、地、人的:“万物本是土中生,不是空中来发生,要得风调和雨顺,开堂先念地母经。”“地下凡民降道场,天地交泰合阴阳。地尊祈福酬谢会,人间万民大吉昌。”
  道士念经,配以锣鼓,甚是热闹。念完个把时辰的经,焚烧写有捐资名单的“疏”后,大家又说又笑,在一起吃午饭。因土地神与农人贴近,这餐饭照样可以吃荤。其实,在少见油腥的日子,土地会也就是打个“牙祭”而已。
  为何叫“打牙祭”呢?如前所述,每一回拜土地公,农人都要带去鸡、鸭、鱼、肉等祭品,供奉在土地公像前的神桌上,烧香磕头,这种祭拜仪式叫做“牙”。这“牙”源于“牙旗”。在古代,人们争夺未开垦的土地,为了避免争斗,各家就在土地上插了“牙旗”为标志。所谓“牙旗”,就是野兽的牙。不同的野兽,牙的形状也不同。做了“牙”后,土地公是不会吃这些祭品的。于是,做“土地会”的农人也就带回来自己吃,这就演变为“打牙祭”。
  有些地方,“二月二”还有做“平安会”的,规模远比土地会大,请的道士多,参加的人也多,时间两三天。除了烧香诵经,还要点火铳、放河灯、烧纸船。火铳,是一种最具声威最具张力的爆响器,它蕴聚鞭炮家族炸响时的热烈之外,便是深沉如地出的震撼。它应该是民间庆典里最具煽动性的响器了。即使极阴郁寡淡的人,也会在火铳的爆响里昂起头来。制作火铳,选长有18个节的粗毛竹剖开,中间装上片柴,每个节夹有“大炮”,然后捆紧,由几个小伙子抬起,在天快亮时点响,像是远天云层里奔突的沉闷而又撼人心扉的雷声。十八个节十八响,喻意冲破十八层地狱。放河灯,烧纸船,也就是憧憬河灯漂到的一河两岸百姓平安。正如一位伟人所愿:“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时,热烈的锣鼓声灌进每一座庭院,把劳累和忧愁都抖落到震天撼地的锣鼓声中了。
  土地公还有一项职责,那就是“地府行政”。屋里有人去世以后,道士总要到死者所属的土地庙作一番祭祀,向土地公禀告逝者姓名、生辰,说些逝者生前对土地公多有不恭,表示歉意的话,祈求土地公公为他带路,平安到达另一个世界。
  这些具有草根特色的习俗,代代相传, 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是流淌在农人心中的土地颂歌。
  文 / 黄骏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213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7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香山飞鹰 发表于 2017-1-10 1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03:35 , Processed in 0.05099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