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农机铺就致富路——记新型职业农民余龙洋

[复制链接]

帖子
5348
威望
0 点
红花
8774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5-3-31 15: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龙洋,潜山县源潭镇叶典村人。从2011年起,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和灵活的头脑,从一个农民成为一个农机大户,从当初只有一台联合收割机,到今天拥有各种农机具17台套。2014年,农机服务5000多亩,200多户,创收169万元,利润60多万元,余龙洋已成为潜山县远近闻名的农机致富能手和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源潭镇是潜山县产粮大镇,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由于用工成本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急需加快粮食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迫切希望有农机大户为其开展代耕、代插、代收服务。一直在外打工的余龙洋,看到了农机作业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2011年3月,他回乡投资5.9万元购买了一台东方红704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旋耕机。当年作业面积1650亩,作业收入11.88万元,收回成本。尝到甜头的余龙洋,2012年增加一台雷沃804式轮式拖拉机,作业面积突破3200亩;2013年增加一台星光-750联合收割机,作业面积达到5000亩。
  2014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严禁秸秆焚烧,余龙洋从中发现了商机,投资14.5万元购买了我县首台秸秆打捆机和2两秸秆粉碎机,为周边大户进行捡拾打捆稻秸秆和机械化粉碎还田稻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大户因秸秆问题影响油菜、小麦播种的困扰,而且大大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
  随着农机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作业领域的年年拓展,只有初中文化的余龙洋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缺乏。为了适应新的变化,他积极参加各类农机农技实用技术培训,系统学习各种农业机械的原理、操作技术、维修技术。县农委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他踊跃报名,认真听课。在业余时间、农闲季节,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加强农业机械方面知识的自学。余龙洋较好地掌握了水稻、油菜、小麦机械化生产的各项技术,既能熟练驾驶操作农机,又能进行故障处理,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技术能手。
  一人富不是富,共同致富才算富。为了探索集约化经营新路,2013年4月,余龙洋牵头成立了潜山县农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外订单作业,积极推进“耕、种、收、秸秆还田”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已经有社员17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5台,打捆机1台,秸秆粉碎机4台,其它新型农机具30多台。2014年合作社实现作业面积2.4万亩,作业收入169万元,合作社成员年均利润达5.1万元。
  几年来,余龙洋还免费为贫困家庭作业135亩,有效解决了周边贫困家庭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黑土地上摸抓滚打了几年的他,靠农机服务收入逐年增加,家里生活也越来越殷实,但他并不满足,又把目光瞄准了更大的农机服务领域。他决定明年投资30万元建设适度规模的水稻育秧工厂一座,购买2台高速插秧机,开展代育、代插服务。 (韩 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03:44 , Processed in 0.05139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