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讯] 官庄村洪湾组道路村庄建设规划及请求资金扶持的报告

[复制链接]

帖子
3
威望
0 点
红花
10 枚

洪湾人 发表于 2015-7-3 16: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洪湾人 于 2015-7-3 16:35 编辑
(一)、基本情况及报告缘起 洪湾村民组,坐落于杉木岭林区南侧、官驼公路以东、洪湾水库以北,全组现有总面积926亩(含被占用的200亩水域面积),其中山场和山地面积700亩,基本农田面积26亩。全组有农户36户,人口120人,人均持有山场和山地面积5.83亩,可耕地0.216亩。境内有一条水泥路从官驼公路红花店接入,至水库后稍龙井河大桥处断头而变为土路,土路延续至本组与湾外组交界处,纵向贯穿洪湾组全境。本组的水域面积是指洪湾水库,该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原官庄乡各村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而修建的,经过两次增容扩面,导致洪湾组基本农田仅剩20余亩,而水域面积产权也随着水库的建成而发生转移,衍生产品实行分成制,洪湾水库作为乡(镇)属经济实体享受六成,洪湾村民组享受四成。 被征用的农田坐落的位置好,水源充沛,每年旱涝保收。而剩下的20余亩,多数分布在崇山峻岭的沟壑地带,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又年年遭遇鼠患,种粮效益低下,退耕还林又错过良机,致使多部分田块几近荒芜。洪湾村民组受制于资源匮乏,农业和林业生产几近荒废,产值不足以解决村民温饱,渔业也因为与洪湾水库分成而受益甚微,当初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重大变化, 未捕鱼年份,每年以1000元的总价补偿给120号人的洪湾组,在当今社会来说微不足道,即便捕鱼年份,收入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洪湾村民组本可以借助水库和四岸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但是,交通成了制约乡村旅游的瓶颈,水泥路只能抵达水库西岸的龙井河大桥,后稍及其源头地区都是黄泥沙土路,“晴天 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洪湾写照。更有甚者,由于水库后稍坡度普遍较大,黄 沙路经不住雨水冲刷,路面每经一次雨水,都要泄去沙土,道路破坏不说,还要造成大量泥沙流入洪湾水库,致使水库后方出现大面积滩涂,直接减少水库容量。面源污染问题也是制约山区旅游发展因素,由于洪湾组好田被征用,留下来的都是山榜田。山榜田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致使村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严重污染水源。这里必须提到的是,水库下游的官庄村,在水库西岸龙井河取水引用,势必影响健康。但目前,在洪湾组农业结构不能调整情况下,这种状况难以改变。在精神层面,洪湾组的全体村民,气不能很好理顺,多数人的想法是:当初政府修建水利工程,为的是全乡上万人口的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洪湾组做出了巨大牺牲。那时期,政府也很困难,不可能有财力给与平衡,无偿征用洪湾组农田,洪湾组村民也就认了。但政府做过承诺,今后一旦财力丰盈,一定给予洪湾组各种倾斜。可是事实上从来没有,现在全组很多村民,由于基础条件薄弱,家庭财力已经被周边村组远远地抛在后头,有些农户几度返贫,衣食难以饱暖,住房不抵风雨。个别条件较好一点的,移居到镇开发区,也是债台高筑。 就是这样一个为大局做过牺牲的村民组,到了政府该反哺的时候,怎不是一个个热切期盼政府和社会实施援救之手?
(二)、修路设想及可行性 要想富先修路,是所有人的共识。而在洪湾组,修通官驼公路的东环线显得尤为迫切,也更加具有合情性和合理性。合情性在于,洪湾人民在非常时期为了顾全大局,牺牲了数十年的眼前利益,须知,曾几何时,良田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现在,社会发展已经使政府有能力反哺为大局做过牺牲现在依然贫困的地区改善交通环境。合理性在于,原驼岭村作为一个村,倘若没有合并,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相信驼岭村作为一个单元,会有一定力度的支持。当然,驼岭合并到官庄村以后,也得到了官庄村领导班子的很多支持,现任领导统筹意识强,凡事通盘考虑,得到了全体村民认可。如果修通官驼路的东环线,其政治意义必将大于修路本身。东环线是一个大概念,洪湾组的设想是,第一步先从龙井河大桥接入原有水泥路,将龙井河大桥至洪家宗祠这一段不到一公里的土路解决硬化问题,约需资金25万元,将这一段土路升级为水泥路,一是基本解决了水库后山因公路而水土流失问题,二是解决了多数住户支路接入干线路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接德馨庄旅游开发公司,使洪湾水库库区旅游得到启动。第二步,当洪湾水库旅游观光项目启动后,洪湾组的村民可以逐渐走上富裕之路,可以自发或者联合湾外、大唐等邻组修通上接线,致使官驼路东环线贯通,和西环线遥相呼应。
(三)、村庄整治及开发库区旅游建议 洪家老屋是洪湾组村民密集居住的中心点,尽管部分住户已经搬离,但依然还有八九户人家寄住于老屋。老屋前方不到100米,就是水库淹没区。旺水期,从水库大坝往老屋看,没有分界线,差不多庄子就浸在水中。只有在枯水期,走近看,老屋和水库是隔开的。老屋已经很多年没有做过大的整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土坯房,现在在摄像机的镜头里显得是那样的破败不堪,依稀可以看到几间靠外的墙壁歪歪斜斜地打了撑子,令人联想到恶劣天气下的老屋风雨飘摇。 就是这么个村庄,如果遇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视察,或者电视台的记者闻风而至来采访,一定会大煞风景。再如果有外商来洪湾水库考察项目,必将影响整体形象。为此,洪湾组及洪家老屋住户想搭借美丽乡村建设便车,请求政府解决一部分资金,自己筹措一部分资金,将老屋改造成集住宿、餐饮、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农家乐山庄,让库区居民不再耕种那些容易造成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的山榜田,还洪湾水库库区一片碧水蓝天,还下游居民一条清洁水源,一条永不断流的母亲河。同时,开发库区旅游,对改善洪湾村民贫困面貌具有非常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报告提出如下建议供各级领导参考。
1、 洪湾水库库区基本情况洪湾水库是小一型水库,面积200亩,库容156万立方米。在 官庄镇范围内算是最大的水库。水库四面环山,风光优美,具有特定小气候,适宜观光休闲。库区除后稍有洪家老屋之外,没有村庄和人工建筑,生活干扰极少。
2、 开发旅游的优势条件A、地理区位优势。洪湾水库坐落于舒城县万佛山和本镇风景区金紫山之间,和戈元村毗连,离官庄镇区仅三公里,是德馨庄旅游开发区的上游,如果项目跟其对接的话,即可连成一片。  
B、自然资源优势。库区地域辽阔,天然资源得天独厚,水库水源来自大驼岭山脉,而大驼岭山脉几乎是无人区,收集的都是深山峡谷里未经污染的溪流。库区四岸,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森立科目齐、种类多、形式千姿百态,山峦起伏,小道纵横,自然环境无限优美。游人置身于青山绿水中,就是休闲在天然的氧吧里,令人陶醉。
C、交通区位优势。以前,官驼公路是土路,路面条件极差。通过镇、村领导和驼岭村民的不断努力,现已将水泥路铺到了舒城边界,而舒城那边,万佛山已经进入深度开发,高等级公路修到了小间冲林场。这对洪湾水库旅游开发十分有利,只要洪湾组通过上下努力,修通官驼路东环线水泥路,旅游项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D、现有人气资源优势。从洪湾水库诞生时起,每天几乎都有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近年尤盛。这是随着人们生活改善渐行渐近的趋势。纵观各地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景点,休闲垂钓无一例外是主打项目。未开发就有一批人经常光顾,若是稍加引导,必然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3、 效益前景分析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临近的安庆、桐城 、 合肥将会不断地聚拢人口,更靠近的源潭、晓天、岳西也在加速城镇化步伐。一方面,山区偏僻地带人口迅速往城镇聚集,而城镇人口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又想返回农村,但国家大政策又不允许逆城市化,城镇人回不了农村,于是就衍生了乡村旅游。洪湾水库库区,如果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做大旅游产业,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休闲、水上垂钓、果园采摘。特别是果园采摘可以做大做强。洪湾水库东南边属于低矮平缓山地,黄棕壤土,高腐殖质,特别适宜发展果园生产,洪湾组及其周边,这种环库山地面积达到1000余亩,可以发展油桃、猕猴桃、黄金梨、太阳杏等优良品种果树。如此,就把库区周边的林果业做大了,林果业做大了,必然需要劳动力,需要管理者,一直在外乡谋生的山民何愁不能靠山吃山,一直在贫困中挣扎的库区居民何愁不能靠水吃水! (香山红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05:04 , Processed in 0.11961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