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故乡的回忆(五)犁田的记忆

[复制链接]

帖子
12
威望
0 点
红花
15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日出江花 发表于 2017-3-18 15: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出江花 于 2017-3-21 13:39 编辑
  犁田的记忆
  何红胜
192400luu7zxcuzm281hm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出生在天柱山脚下的一个农村,祖祖辈辈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的是双季稻。《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氏教给祖祖辈辈们刀耕火种的种田经验,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今。
  《氾胜之书》曰:“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立春后,土地解冻,地气开始通达,是为土壤首次和解;可耕坚硬的强地黑垆土,翻耕过随即将土块摩平摩碎,使萌生杂草;草长出来,再耕一遍;遇天有小雨,再耕一遍,令土壤协和顺适,不要有土块,以等待时用。这就是常说的使强土变弱的方法。立春的物候是:地气开始通达,土块散开,土中的陈根可用手拔出。立春以后二十天,和气即行消失,土质变得刚强。趁和气在时耕,耕一遍顶上平时耕四遍;和气消失后耕,耕四遍顶不上耕一遍。
  潜山农村有句谚语:“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段开,八九燕子来,九九耕牛遍地走。”过了雨水,农民们就要开始犁早稻田了。庄户人肩上扛着犁头手上牵着牛就到稻田去了,他们卷着裤腿,肩上搭着一条毛巾,耕牛轻轻地甩着尾巴,顺从地跟着走。来到田里之后,耕牛就在田头乖乖地停歇下来,农民给耕牛套上牛轭头,接上犁,此时的耕牛,变得踏实而安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主人把一切都弄好。耕牛知道,只要走进田野,田野就会迅速地改变命运,庄户人的期盼就会生根发芽。
  摆好了犁地的姿势,庄户人挥起鞭子在空中“啪”地甩了一个响,高喊一声:“嘿嗤!”耕牛被鞭子一惊,往前猛地一窜,春耕就正式开始了。大田耕尽耕小田,耕完头季耕二季,黄牛从此何时闲。春耕是庄户人的重要农事活动,当春耕高峰来临,站在田野里放眼望去,到处是耕牛闹春图。庄户人拿着鞭子在空中挥舞着,嘴里不时地发出“噫”、“喔”的口令,指挥耕牛行进的方向,耕牛在得到指令后奋力牵引,拉动着犁具向前奔去,后面随即翻卷起一道黝黑的泥浪,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潮湿的腥香,引来成群的鸟儿在土块上跳跃寻食,那些吆喝声响彻田野上空,成为最优美的音乐和最嘹亮的号角。
  国画大师徐悲鸿的耕牛图就是源于耕田的灵感,画中耕牛体躯结实健壮,眼神逼人,蛮猛中带有淳厚之态,尤其壹后蹄抬起,在耳后搔痒,颇生趣味。
  犁田是讲究技术的。扶犁的时候,眼睛要瞄着拖头,让犁铧跟着拖头画出痕印走。扶犁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跑犁”和打铧之类的事。“跑犁”就是犁铧没按照拖头引导的线路走,跑偏了。打铧就是犁铧碰到石头或者树根子之类的东西,铧尖掉豁、掉块受损,不能再用。扶犁不打铧,全凭手上控制,关键要练好手感。手感好,犁铧碰到了石头或者树根子啥的,手稍稍活动一下犁杖上扶手,打铧的事情就避免了。犁过的田,深浅平均,一条条翻过的黑土,如长龙翻鳞,排排整齐,远望时,一如正涨潮的波浪,一层一层翻滚而来,煞是壮观。技术不好的,犁过的田,就象苦瓜面上的瘢痕,或大或小,左颠右倒,深浅不一,颇煞风景。搞不好就成为大家的笑柄。所以掌控犁头是技术队关键,懂了如何控制牛的步划,如何使牛掉头,而犁不翻倒,顺利再接着犁下去。也就差不多学会了。要犁的好,那就靠造化,靠自己好好体会了。犁的深浅度的掌握,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手的压劲,牛的拉力,犁头的角度,要配合的刚好,才不会一时深,一时浅。牛的脾性不一,要是不懂它的脾气,那鞭子也没多大的用处,牛脾气一发,可是跺脚叫天也没用处。这也是每家一般不给外人借用的原因吧。牛也识人,你待它好,它就神采奕奕,垂耳低首,唯命是从,兴高采烈,皆大欢喜。人的脾气不好,牛自知该如何因应,曾有上海知青乱打牛而被牛倒顶,倒在水田里四脚朝天,要不是有人在傍,其命休矣。可见万物皆有灵性,人虽高等,可并不都高尚。牛可为孺子,只要你给它一点爱,一点温情,它回报的可是十,百,千倍。
  当田里灌满水,泥巴开始稀释时,就可以催牛下地了,其实水田只要不是干旱季节,基本都是软泥,脚踩下去软滑的。给牛套上牛轭犁锁--就是一个基本呈直角的形状,套在牛的颈部。这个工具很重要,也却实重,因为牛拉犁的力量全靠这里传出,所以要结实又要光滑,这样牛才不会伤到。再接下来是配套的绳索与吊杆,其实是犁锁的一部份。其实用铁链的很少,老犁田工具里,除了犁剑--即把泥土翻上来的部份外,就几个固定绳索的勾与圈是铁制。装上这些,把犁也放下地,钩好犁。
  牛自己知道怎么走,人只要扶犁,但对牛的畏惧感使得走直线还好,田埂是弯的就怕了,一边手要扶犁,一边手要去扯牛绳扯完了要打上一竹子,要走那边就打那边。不过看是这样看做起来时手忙脚乱,这时候祈祷牛啊牛,我喂过你草,放过你带你吃过草,可要听话。
  驾牛犁田看起来是粗活,但也开不得小差的,要听着脚板底下,硬性的,那是刚才没犁着的一绺泥间子,还是去年的老土,赶快用脚踹一脚,下一圈犁到这里的时候再张一犁,泥间子就化开了,犁好了,别老急着上田埂,得打一圈反犁,就是反向贴着田埂边下面小心地再犁它一圈,一块地就不会漏犁了。如果漏犁了,泥间子留在了地里,好比煮了一锅夹生饭,吃起来不对味,瞒不过这块田和田里的庄稼。最出糗的是,牛走得太快,人倒没跟上。不过这不要紧,你喊一声,“哇着”,牛就会站住,好像牛对基本的命令已熟悉了一样。
  耕牛犁田是个技术活,手上要力气,嘴上还要好嗓子。上面说的“嘿嗤”是在催牛快走。吁,是在叫牛慢走。转身则是田埂到头了,要打弯了,打完时要喊“撇着”。如果想叫牛停下来,就喊“哇着”。有时怕牛吃田里的东东,会给牛嘴带个套套。就是用竹子编成个半圆状,套在牛嘴上,潜山话叫牛兜嘴。
  《天工开物》记载:“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 凡是收割后不再耕种的稻田,应该在当年秋季翻耕、开垦,使稻茬腐烂在稻田里,这样所取得的肥效将是粪肥的一倍。如果秋天干旱没有水,或者是懒散的农家误了农时,到第二年春天才翻耕,最终的收获就要减少。在给稻田施肥的时候,只怕碰上连绵大雨,那时雨水一冲,肥分就会随水漂走。因此密切注意掌握天气变化,就要靠老农的智慧了。稻田耕过一遍之后,有些勤快的农民还要耕上第二遍、第三遍,然后再耙田地,这样一来土质就会粉碎得很均匀,而其中的肥分也能均匀分散开了。
  《种莳直说》:“古农法,犁一棍六。今人只知犁深为功,不知棍细为全功。棍功不到,土粗不实。”古时农作的经验,是犂一遍,要耙六遍。在犁田的同时往田里放水,犁过田之后,还要耙田和钞田。耙田的速度就比较快了,耙过田之后撒化肥和猪粪、牛粪、草木灰、鸡圈灰等施肥,施肥过后就钞田,钞田分横钞和直钞,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犁田今人只知晓以犁深为胜,而不知晓尚须耙细方为全功。耙地的功夫不精到,土有粗块,地中空不实,下种后,虽可出苗,但苗根着生在粗土,根和土不能紧密地相附着,不耐旱,而且常有悬死、虫咬、干死等许多毛病。耙地的功夫到了,土壤既细柔又紧实,苗根着生在细柔、紧实的土壤之中,而且播种时又经过碾压,根和土紧紧地相附着,自然会耐旱,不发生各种毛病。
  现在的农田都由种田大户承包,农村统一改大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先进的农业机具,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正推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些遗留了几千年下来的古老的耕作方法,成了永恒的记忆。“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以往那耕牛闹春的热闹场面,再也看不到了,留给人们的只有回忆和遐想。在这初春时节,那耕牛遍地走的美丽图景,只能去梦里追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4-5-5 19:15 , Processed in 0.06569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