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拟从2017级高中生起不分文理科 高考科目调整 记者7月7日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其中涉及多项改革,现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表示,拟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我省普通高中实行“文理不分科”。2017年开始,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
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合格性考试组织方式分为两种,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10门科目为省统考;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2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考试方案,学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组织考试,参考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今后,将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征求意见稿中还初步计划从2020年开始,高考科目也会进行调整。其中,高考总分依旧为750分,除了语数外3个科目各150分外,考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成绩进行等级赋分后计入高考总分。
教育厅表示,即日起至8月7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具体情况可登录安徽教育网查询。
安徽省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这样的一场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将给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哪些变化?
安徽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中老师,老师们普遍认为,就高考科目来看,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没有变化,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2种科目组合,将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3门的组合将有20种,再加上学生安排考试的时间上会有不同选择,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更加多样。“因此,原来按文科班和理科班组织教学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学校要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修习计划,要将走班教学真正开展起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要求,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老师们说。
此外,从学校的发展层面来看,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也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安徽高考或变“语数外+6选3” 高中不分文理科 昨日,省教育厅就《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细化等级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总分。如果一切顺利,我省或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试行考试新政。也就意味着,当年入学的高中生有望文理不分科,计入高考成绩的三门“学考”科目也可以“文理混搭”。
[变化1]学业水平考试
分“合格性”和“等级性”
根据《办法(征求意见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语文、数学、外语、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6门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及等级性考试。
◎解读: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合格性考试组织方式分为两种,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10门科目由省里组织统考,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2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制订考试方案,学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组织考试,参考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合格性考试成绩。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及要求确定的必修内容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及要求确定的必修与选修内容为依据。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以参加。
[变化]等级考试“6选3”
赋分后计入高考总分
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一次。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学生方可报考相应科目的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3门科目成绩以细化等级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总分,具体细化等级划分,以各科目卷面成绩为依据,以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为起点,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
◎解读:学生先参加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选择参加相应科目等级性考试。各学科的合格性考试以及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科目均只能有1次考试机会。合格性考试在高三上学期高考报名前提供一次补考。
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这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等级性考试限选3个科目,可以文理兼选。
[变化3 ]“合格性”考试
成绩不再以分数呈现
《办法》规定,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的等级考试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学生选考3门,其成绩再以等级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总分。《办法》中给出两个等级赋分的办法征求意见。办法一:按照教育部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规定的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25%的框架,再由五等进一步细化为21级,每一级占一定比例,21级比例划分基本呈正态分布。办法二:借鉴了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赋分的办法,整体上将学生成绩细化为21级,21级比例划分也基本呈正态分布。
两个等级赋分办法纳入21级比例划分的人数均排除缺考或未得分的考生,由低至高,按照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每个级差3分,E等赋分40分,满分100分。
◎解读: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淡化了分分计较,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值得一提的是,等级赋分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核心内容,征求意见稿提出两个方案供比较,也期待各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等级赋分办法。
安徽省教育厅详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昨日,省教育厅就《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一个重要变化是,今后考大学,或许可以分步走,高二年级学生就有机会参加地理、生物的等级性考试,成绩将以细化等级赋分方式计入来年高考总分,这样就可以减少高三年级的备考门数。
◎解读:
《办法》中给出了在校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时间建议,旨在引导学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安排各学科教学进度,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安排好高中学习计划。
就合格性考试来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可以在地理、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3科的合格性考试选择1-3门参加考试。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必须完成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与高考统一组织,同期进行。学生若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的合格性考试并合格,可以选择在高二年级参加地理、生物的等级性考试。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末与高考同期提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学生结合高二年级参加等级性考试情况,从中选择1-3门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由于等级性考试成绩与学生录取高校直接相关,所以学校要指导学生慎重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与时间。
根据《办法》,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第二年将开齐10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第三年开齐6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每年省教育厅将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开考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方式等。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