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的珠流河 何红胜 我的家乡在余井镇糖岭村,山青水秀,村门口有一条小河叫珠流河,又名珠琳河,为皖水支流,源于源潭查冲脑上的山沟,经高楼、徐家酒铺、塘坊岭、古来沟、牛车畈、冉家店,于凤形庄入怀宁境内。再经毛庵、陈家湾、李家嘴、广东桥、龙泉农场于捉生圩(怀宁县联合桥)下入皖水。全长17.75公里,宽为10-20米。纵波为0.4‰-1‰。境内流域面积为81.5平方公里。那时候桐城、岳西等地方到怀宁去经商、到糖坊岭买糖、到酒铺买酒,都是沿着这条河边,每天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公路没有修通之前,这条路线是怀宁连接桐城、岳西的交通大动脉,是当时的“丝绸之路”。 谈起河流的历史,无从记载,只知道6000多万年前就已经有了它的生命。在河流的源头源潭黄鹤塘水库内,1981年4月,1985年10月和198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曾多次到此考察并采集标本。古新世地貌明显,中、晚期古生物化石暴露较多,特别是爬行类,哺乳类脊椎动物化石常有出现。1982年12月16日,青楼乡进士村团结组黄开泰清挖屋基时,同时挖出3只龟化石。一只残,长27.6厘米,宽22.1厘米,一只长27.2厘米。宽23厘米,另一只长8.675厘米,宽7.3厘米。该标本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叶祥奎教授确立安徽龟属(新属)、潜山安徽龟(新种)的正型标本,地质时代为古新世晚期。 珠流河不仅历史悠久,两岸文明也是蜚声内外,著名的马道岗古墓群就位于河边,东起青楼乡瓜形,西至余井乡东山村皖河畔,北抵文治、万丰村,南到怀宁县小市乡、三祝乡境,在长约15里、宽约3公里的一片狭长丘陵地带中,散布着无数古墓冢。1986年4-5月被盗挖破坏的古墓就有323冢,盗窃各类文物257件。被盗的大部分是汉墓,追回的文物中有青铜镜84件,灶圈、罐、碗等陶器66件,铁器21件,铜器24件,均为汉代文物。 郑洪胜将军死后也要安葬在这一块风水宝地上,将军的墓地位于糖岭村的糖山包上,岭下头两百米远就是珠流河。郑洪胜(1842—1912),字道斋,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人。青壮年时期投效湘淮各军,后累积功劳,官至记名提督烈勇巴图鲁,赏曾祖至父母一品封典。历任天津盛营管带官、援台各营统领、北洋武卫军马队全军统领、直隶督标中军副将等职。 在糖岭村徐祠组山下有一个洞叫“红岩洞”,传说这个洞与三妙乡的红岩洞相连。洞内可容一人进出十几米,我小的时候就爬进去过,洞里的水清澈冰凉,流水潺潺,洞内常有獾猪在里面安家,小时候就有人经常拿柴火进去熏,能活捉到很多獾猪。 珠流河边人杰地灵,在青楼进士村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说,进士村内的徐尧莘(1545-1620),字汝聘,号宾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甲二十七名进士。徐尧莘初授户部主事,主榷寻阳。壬辰(1592年)升湖广永州知府。任中"鞭扑不施,郡民大化"。父死服孝后,补衡州知府,转调荆州。在高楼大屋出了个武举人徐安国,少年时就精通时政,熟读兵法书籍,在清乾隆壬申(1752)年间的武科乡试中,高中为武举人。在老岭头村建造出了宏伟的高楼大屋。稳稳端坐于高楼大屋门前的一对旗杆石, “乾隆壬申年恩科举人徐安国立”的字样清晰可见,足见近3个世纪前,武举人徐安国的威风。在这对硕大的旗杆石之旁,3棵古老的樟树,它们枝叶相交、郁郁苍苍。 一条河流、一座古桥、一间古建筑、一棵古树,每一个文化遗存,都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蓝天白云、蛙声虫鸣,但有些我们也永远看不到,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或遭到破坏,昔日的丝绸之路,需要我们一代人去建设、去保护。在珠流河源头查冲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的查冲生态园,几山几洼,有山有水,非常壮观。每逢阳春三月李花似雪桃花如火,游人络绎不绝来此踏青赏花;每到秋天果实累累,游人纷纷来此摘果尝鲜,享受休闲度假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