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故乡的记忆(十)斗笠

[复制链接]

帖子
12
威望
0 点
红花
15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日出江花 发表于 2017-4-20 18:32:1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出江花 于 2017-4-20 19:26 编辑
故乡的记忆(十)  斗笠  何红胜
在泰国赶集,无意中看见了斗笠,原来世界各地都有它啊。看到斗笠,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父母靠做斗笠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七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雨伞,斗笠是不可缺少的防雨工具,现在这个时候春雨多,春耕、插田雨天戴着斗笠方便,所以是做斗笠的黄金季节。我们家屋后有一片竹林,每年春雷响过,雨后春笋悄悄萌发,春风轻轻拂去层层笋衣,换上一身嫩绿的新装,这个时候父亲常常将老的竹子砍下来,腾出空间给新笋成长,而姐姐和我也有任务就是收集那竹叶。
老毛竹砍下来后,父亲用篾刀剔去竹枝,将竹干破开,剖成筷状的竹条,然后慢慢剥离开青黄层,竹青层部分比较坚韧,竹黄层部分则较为松脆。将青黄篾细心地剖离成很薄的竹篾,再用篾刀将篾条刮光滑,就能开始编织斗笠了。父亲在剖竹时两眼盯着竹节,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竹篾的一端,右手操刀,将竹篾剖分开后,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滑向箨环,以成势如破竹之态。那时候父亲的手,总是横七竖八地布满细碎的伤疤。
竹篾破好了以后,就开始编织斗笠坯了,父亲先是编织竹篾条,经纬交织。这种方法有些类似于织布时的经纱和纬纱,在编制过程中,父亲始终挑起两条经篾压住一条纬篾,等到竹篾挑压编织“捏蒂”成型后,再放置在一个形似凉帽盖的木头模具上“套模”定型,把竹篾编制成圆形的斗笠半成品。 每天深夜,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父亲还在编着斗笠坯。闪闪的烛光照着他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斗笠坯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铺叶拼装了。我们家制作的斗笠,由上下两顶斗笠坯拢合挤压组成,中间夹以塑料纸和呈放射状相互掩压、旋转而排列的箬叶。  将箬叶铺满倒置的斗笠坯后,再将另一顶翻转过来,连同铺好的箬叶一起按入这顶斗笠坯当中的凹陷部位,进行拢合挤压,然后用竹篾戳过箬叶稍微锁一下边,缝合上下两顶斗笠坯。在缝合好后,剪去伸出斗笠边沿多余的箬叶,再用竹篾细密地进行绕沿锁边后,一顶斗笠就做好了。
     家里的斗笠越来越多了,父亲成捆的包扎好,春雨绵绵,下雨天能卖个好价钱,早晨一大早,父亲和母亲就挑着斗笠出去卖了,半夜里,一声春雷,吓醒了我和姐姐,父母也回来了,全身湿透,连自己的一顶也舍不得戴,一起卖了,母亲一面擦着雨水,一面轻轻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啊……”
我抬起头,看见父亲的头发又白了几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10:23 , Processed in 0.05128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