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耄耋老兵坚守传统手艺 儿子儿媳因戏喜结良缘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7-6-26 08: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4.jpg
  刘友厚,官庄镇平峰村人,今年已有85岁高龄。刘老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宽厚待人,和善友爱,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刘老参加过新四军,任过民兵营长、剧团团长,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各种戏剧,能唱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围,后来自学绘画、纸扎、乐器等手艺,最为突出的还是制做木偶和木偶表演。他表演的木偶戏是木偶戏中的稀有表演形式“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纸糊偶头,用手控制表情和运动,木偶关节灵活,动作敏捷,准确丰富,表演者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
03.jpg
  据刘老介绍,文革期间为方便演出,将唱大戏改为唱木偶戏,道具少也需用一担挑,俗称“扁担戏”。一块花布围起的三尺戏台、一组乐器、几个形态不一的手工木偶。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二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二人便可演起了一台木偶戏。刘老从七十年代起走村串街,一端挑着装满道具的“百宝箱”,一端挑着活动支架和花布组成的“戏台”,就这样挑着担子四处游走,走过岳西、桐城、舒城及周边乡村各镇,这一唱便是五十多年。
05.jpg
  现刘老年事已高,为让木偶戏这一传统非遗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动员三儿子刘传付、儿媳余孟梅全面学习木偶戏操作、演唱要领、添置戏台和道具。儿子、儿媳更是因为木偶戏喜结良缘,他们年少时便很喜欢木偶戏,一起跟随刘老学习,走南闯北四处演唱,一路走来感情日渐深厚,从最初的青梅竹马到现在的伉俪情深。这木偶戏背后的动人情缘,不禁让人感叹。
微信图片_20170623144332.jpg
  今年6月9日,应县文化馆之邀刘老一家在二乔公园向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木偶戏《王小六打豆腐》,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刘老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刘氏木偶戏发扬下去,更好的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06.jpg
  传统文化艺术代表着民族情感,是源头、是根基、也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据潜山县志记载,木偶戏传入潜山县至少已有150多年历史,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愿精彩的木偶戏在丰富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文 李宝林 李红 摄影 叶余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
威望
0 点
红花
30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安庆助听器专家 发表于 2017-7-16 09: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代,缺少的就是这种执着,这份担当。致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7 11:00 , Processed in 0.05169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