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走遍潜山之余公禅寺游记

[复制链接]

帖子
169
威望
10 点
红花
21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lee先生 发表于 2017-6-27 17: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爱潜山,因为我是一个地道的潜山人,爱家乡是骨子里带出来的。因为热爱,我喜欢走走停停,到处看看,拍点照片,寻访一些古老建筑、溪流瀑布、山川美景等。
擎天一柱----天柱山-余竞华 摄.jpg
擎天一柱  余竞华/摄
  天柱山,去过很多次,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前都是奔着山去的,这次,我想在山的周边走走,看看有没有值得驻足的地方。沿着318国道,走了三四公里,在一处连着林荫小道的拐角处,我发现了一个“余公禅寺”的牌子,远望而去,发现在成片的稻田中间,有几栋红色的建筑,看着好像漂浮在田间之上,让人惊叹。那里就是今天留住我的地方——余公禅寺。
余公禅寺_储小心 摄122.jpg
余公禅寺  储小心/摄
  踏着小路,走到寺庙山门处,发现这里确实是被稻田包围着的一片土地,四周绿油油的一片,全是小腿高的水稻,长势喜人。寺庙的山门朝着潜河的南岸,门楣虽不壮观,但非常整洁。两边有副对联:“顺民意讲因果守信行善,爱国家学佛法平心度众。”这是出自主持(佛教临济正宗四十六世传人)超阐禅师之手。
5.jpg
       禅师很好客,也很健谈,热情的带我到四周参观。禅寺背山面水,环境清幽,香烟缭绕,福瑞弥漫,交通便利。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伽(qie)蓝殿、往生殿、延生殿、藏经阁等。另外还有法堂、禅堂、客堂、斋堂、大寮。看着这些充满佛教文化气息的建筑,我的心难得的安静了下来,沉心静气,大脑一片清明。禅师亲自动手泡了一壶好茶跟我分享,看着禅师那熟练的泡茶动作,有一股云淡风轻的韵味,泡出了我们泡不出的意境。禅师将泡好的茶满上给我,然后开始跟我讲起寺庙的起起落落。
3.jpg
  禅寺座落在天柱山脚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余公名余忠宣系元代安庆郡守,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陈友谅攻破安庆,余公全家殉难。禅寺是在清顺治六年(1649年)由张氏家族建庙,纪念余郡守的德政,尊称余公。建庙后,寺庙庙刹梵语,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不断,自此香火鼎盛,1951年寺庙改设隆兴小学,“文革”时小学改迁寺庙被拆,经过历史变迁和人文变化,历尽风雨沧桑。1998年本地群众捐资重修,在当地信教徒的努力下得到恢复如今的模样。禅寺静静的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看着门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
10.jpg
  在交谈中,禅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忘初心。禅师本是山西人,今年五十多岁,来到余公禅寺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我问禅师禅是什么?禅师说:禅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640.webp.jpg
  跟禅师聊完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了,在谢过禅师挽留之后,我离开了这座让我心灵宁静的古老禅寺,在回程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回味着禅师的一句话:不管是不是潜山人,只要来到潜山,在潜山这块土地上,我们喝着潜山的水、踩着潜山的土地、呼吸着潜山的空气,我们就应该爱潜山,爱它的山水、爱它的人文、爱它的历史。(木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08:48 , Processed in 0.05461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