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三祖寺: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

[复制链接]

帖子
5348
威望
0 点
红花
87760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7-9-12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绍熙二年(1191),南宋诗人张同之游览了天柱山和三祖寺,他激情满怀,大声吟道: “飞锡梁朝寺,传衣祖塔丘;石龛擎古木,山谷卧青牛;半夜朝风起,长年涧水流;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这首诗题于三祖寺内一处石壁上的诗,在描绘三祖禅寺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方面,可谓千古绝唱。
1.jpg
  宝志开山,建刹传经
  三祖寺是禅宗六大祖庭之一,位于天柱山下。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环境清幽,风景秀丽,不愧为皖西南旅游风景线上一颗璀璨明珠,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3.jpg
  三祖寺始建于公元505年,为南朝宝志禅师开创,至今已有1512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咏就是这时的盛况。
  史料记载着天柱山上佛道争山的传说:宝志和白鹤道人都看中了这里的凤形山,一个想建刹传经,一个想建观布道,二人争执不下,乃奏请梁武帝裁断。武帝萧衍原先学道,后转向事佛,不愿偏颇,就让二人各显灵通,以物识地,得者居之。
  传说白鹤道人闻旨,先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化成一只冲天白鹤,飞向天柱山。宝志待白鹤飞去后,将手中锡杖往空中一掷,顷刻化成一条巨龙,尾随而去。白鹤飞至凤形山顶,正欲敛翅降落,忽闻身后狂风大作,雷鸣电掣,便掉头东飞。巨龙飞至凤形山顶,仍复作一根锡杖,白鹤也在旁边的白鹤岗敛翅而降,复成一把拂尘。须臾,二人行至谷口,各寻己物,宝志收起了锡杖,只见清泉汩涌,因名“卓锡泉”,后人凿井起名“卓锡井”;白鹤道人收起拂尘,泉涌水流,因名“白鹤泉”。据此,梁武帝下诏,令宝志禅师于凤形山建刹,白鹤道人在白鹤岗建观,并赐名“山谷寺”和“白鹤宫”。
三祖寺秋色.jpg
  如今,卓锡井和白鹤泉仍存,前者在三祖寺圆通门斜对面的山庄院内,后者在三祖寺东侧白鹤岗下真源宫旧址处,都是天柱山的著名景点。
  禅法东渐,三祖驻锡
  南朝齐梁之交,达摩法师从印度将禅法带到中国,被誉为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与梁武帝应对时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诚意求法,立雪断臂,达摩遂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之,慧可因此被尊为禅宗二祖。
三祖僧璨立化塔.jpg
  僧璨(510—606)被称为禅宗三祖。他到二祖慧可处请求开示佛法的典故,见于《祖堂集》:北齐天保初年(550)有一居士,不言姓氏,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处。求曰:“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我忏悔。”慧可说:“把你的罪对我说,我为你忏悔。”来者沉思片刻:“我还说不出罪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说:“我已为你忏悔过,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居士说:“今日见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不知何为佛法。”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领悟:“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闻言,十分喜悦,深器来者,即为剃度,高兴的说:“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这一年的3月18日,僧璨受戒。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后接衣钵,是为三祖。隋开皇十年(590)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弘扬禅法。
解缚石.jpg
  三祖寺内有一巨石,上书“解缚”二字,说的是三祖为四祖解缚的公案:隋开皇十二年(592),沙弥道信来到山谷寺,礼谒三祖,求曰:“愿和尚慈悲,为我解缚。”三祖问:“是谁将你缚住了?”道信答:“无人缚我。”三祖又问:“既无人缚你,那你又求何解缚?”道信闻言大悟,后又随三祖修学九载,接法为四祖。
  始立文字,开创先河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
大雄宝殿.jpg
  僧璨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四个明显表现:一是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二是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三是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四是变“不立文字”为著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应机施教。《信心铭》是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觉寂塔.jpg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三祖说法时合掌立化。唐天宝四年(745),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俸禄,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塑像放置于底层。
  唐乾元元年(758),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塔名“觉寂塔”。现在的塔几经重修,塔宫里珍藏有三祖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为5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4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曙光觉寂塔.jpg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欣逢盛世,古寺新辉
  就是这个具有重要地位的三祖寺,历史上曾几度兴衰。北宋时,香火鼎盛,高僧辈出,宗风大振,时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誉。此后,历经沧桑磨难,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寺院被毁,直至明朝中叶,方得以重建,史称中兴。明末再毁,整个清朝乃至民国均呈衰败状况,仅得以维持香灯不灭。
游客.jpg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三祖寺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春天。在宏行法师任住持的十多年间,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山门、通天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全寺面积达20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三祖寺的振兴,不仅迎来了海内外游客香客,而且得到各级政府和宗教部门的肯定,199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视察。朴老十分欣赏王安石刻在三祖寺左边石牛古洞石壁上的诗句:“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曾挥毫步韵:“汲尽泠泠江水,冲开靡靡山围,三祖道场重现,千花满载而归。”欣闻三祖寺志稿完成,朴老立即题名“中国禅宗三祖寺志”。
藏经阁.jpg
  在建寺1500周年之后,三祖寺在现任住持宽容法师带领下,进行了浩大的一期、二期修复重建工程,现已启动三期大雄宝殿重建。新工程规划,除了根据寺院建筑规格外,还依据功能需要分为静修区、共修区、生活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并设禅文化研究室。整体依山就势,高下相望,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造了广场、牌坊、放生池、钟鼓楼,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分建乾元阁、信心楼等。重建后的三祖寺楼阁辉煌,殿宇堂皇,园林巧布,功能齐全,必将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佛教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建设的重地,成为安庆及天柱山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储北平   图片来源三祖寺官网)
千佛殿.jpg
信心亭.jpg
牌坊.jpg
14182789785502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3 03:43 , Processed in 0.05051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