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天柱山绿色养生品牌之二:戏剧民歌养耳

[复制链接]

帖子
5348
威望
0 点
红花
8776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7-10-17 1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柱山是当年徽班进京的地方,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当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家乡,就坐落在天柱山下。外地游客听潜山人说话,都说有一股浓浓的黄梅调。是的,在天柱山,谁不会哼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
2.jpg
京剧《程长庚》.jpg
  潜山弹腔,京剧的母腹。程长庚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了京剧,而被誉为“京剧鼻祖”。潜山弹腔又称老徽调,是潜山县的传统戏曲剧种。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性班社甚多,其中“五世堂”(余家班)、“四箴堂”、“同乐堂”等长年出演。凭借长江水路优势,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 弹腔一直以皖江地域为核心流传地,因此,她的胚胎基因、成长历程深得皖江文化之浸润,弹腔音乐唱腔中还融汇了大量的传统民歌小调,汲取了青阳腔以及传统民间音乐的多重营养。
265895903.jpg
  弹腔的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尤其是潜山、岳西山区的艺人,这种方音更为浓重。唱腔与“小白”全用方言,大白用方言韵白。唱腔在基本腔框架内,根据方言的四声调值,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因而,弹腔乡土气息浓郁。弹腔艺术绝大多数出自农民或农村手工业者,其“表现主体”和“审美主体”却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弹腔的剧目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风土民情,反映了本地域人民的道德观、审美观。“四大徽班”流寓京都后,潜山五庙等地本土艺人保留着弹腔的自然特色,使这一生态艺术得以延续。
265896006.jpg
  潜山菩佬戏,摹演人间百态。“花开花谢年年有,哪有人老转少年……”在春天的暖阳中,伴随着清亮的锣鼓点,一阵略带沙哑的悠扬歌声飘荡在空中潜山县牌楼村上空。原来,这里正在演出的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菩佬戏,当地人称之为“木偶戏”或“扁担戏”。潜山有个谜语比较形象地解读了菩佬戏:“在家想困,外出想高,玩的没得裤子穿,还唱南腔北调”。
02.jpg
U7840P1276DT20170706105125.jpg
  菩佬戏戏台装饰是由铝合金组成的,长约195厘米,宽120厘米,高210厘米,外围和顶棚是由雨布做成,从侧面看似一个梯形的小棚子,戏台两侧挂有对联,一为“天下事无非是戏”,一为“世间人何必认真”,横批为“望之俨然”。整个戏台以红色为主,充满了喜庆味道。潜山木偶戏不仅要求表演者用手直接操作木偶在台上演出,还要求表演者会唱戏,他们所唱的腔调听起来与黄梅戏十分相似。因此,也有一些人认为,他们所唱的曲调,就是黄梅戏的前身。事实上,菩佬戏表演舞台虽小,却是生旦净末丑诸角俱全,还有全本的戏谱,如《卖花记》《送绫罗》《金钗记》和《双结义》等,另外还有不少些传统的黄梅戏,表演者一般也都能演。
03.jpg
  在潜山的十里八乡,还有许多历久弥新的民歌,或赞美爱情,或讴歌劳作,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悠长的传统韵味,真可谓自然天成,天籁之音。比如歌颂观音洒净水使人间百花争艳的《十二月花神》,再如杂糅佛道音乐的喇叭、唢呐、锣鼓协奏曲《十番锣》等,无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好戏能把人唱醉,戏剧有角色,有情节,能感人肺腑,动人心灵,可以使人哭,也可使人笑,是治疗七情为病的良药。唱歌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宣泄感情,吐出心中郁闷,增加呼吸量,增加胸廓扩张的程度与心脏膊动的频率,对人很有好处。(储北平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3 16:40 , Processed in 0.05322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