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潜山—你不曾了解的历史小城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7-10-25 16: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开潜山的人,极少有人知道潜山厚重的历史。拨开潜山所有的荣耀,唯一能代表潜山的,便是“安徽之源”的称号。这里有皖山,皖水,皖城,还有皖国古都,安徽简称“皖”的由来,便缘于此。而至于黄梅之乡,京剧之祖,以及张恨水,程长庚等名人,都不足挂齿。哪个地方的历史,都能找到几个名人,几处文化的起源。而作为一省文化之源的,也只有潜山了。
22.png
  皖山之祥云 吴志和/摄
  当年走出潜山的人,改革开放早期,唯一的途径便是高考。等到九十年代中期,民工潮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了背井离乡的大军。不管是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还是靠出卖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离开家乡之后,因为曾经经历的贫穷落后,而忘记了故乡曾经的荣耀。
野寨中学.jpg
  野寨中学 来源网络
  潜山,是一座千年古城。始于西汉,成名于唐,发展于明,落寞于清,毁于战火。
  当年的潜山县城,为四方小城,东南西北四面城门,保存完整。城外四角,各立四塔。西北角太平塔,宋时所建,为七层八楼阁式砖塔,沿塔基而上,可达七层塔檐,登高望远,观察敌情,确保太平,所以叫太平塔。而西南角文峰塔,空心塔心,刚建时安装旋转木梯,时间久了,木梯损毁,成了空心之塔。此塔至文革时尚在,因年久失修,后毁于六十年代未。所谓文峰塔,意即镇守一方文风昌盛,庇佑小城人才辈出,多中科举。而东南角和东北角两塔,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已不足考。
33.png
  夕照太平塔 汪小平/摄
  而小城城门,当年北抵现在县医院,西抵小北街,南抵县政府大院,东抵东门小区。所有城墙,抗战中都毁于日军炮火。我曾经在县政府的工地上,见到完整的汉白玉石雕城门,高浮雕的狮子和麒麟,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可以亲见,当年的潜山小城,是何等的繁华与喧嚣。
城门_副本.jpg
  潜山城门 来源网络
  只可惜,当年的小城,已彻底被历史淹没。走在大街上,已全然找不到当年小城的影子。只有在老二中旁的开水炉店铺里,依稀残存一点最后的记忆碎片。(作者:何承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21:52 , Processed in 0.05961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