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 训 原 文
孝 父 母
父母者,人生之形体从出也。诗曰:令人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书云,牵车服贾,是用孝养,则孝尚焉。大则鼎养,敕赠扬名显亲,小则冬温夏凊,承欢膝下。甚至视于无形,不可以忤逆行之,听于无声,不可以傲慢参之。此孝经一篇,所以塞天而横海也。故五伦之首,必先言孝。五刑之罪先在不孝,愿吾族之为人之子者,身体而力行之。
友 兄 弟
兄弟者,人生之同胞同气也。诗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又曰,虽有他人,不如同父。则友道尚焉。诵行苇之诗,叹公刘之厚德,感荣荆之兆,慕田氏之义风。至于煮豆燃箕,相煎太急,妇言是用,同室操戈。此友于不敦,所以大伤厥考心也。故西山之兄弟和以成其清,东山之兄弟谗以招其伐。愿吾族之为兄弟者,怡然而共喻之。
勤 耕 读
耕读者,人生之并重也。谚云: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则耕读尚焉。是以犁云锄雨,不可惮其劳,酌古准今,亦宜权其变。山地园圃,树以桑而种以蔬,史地物化,考其理而和其用。衣食足所以重民生,文化兴所以强民族。然耕而不读,不知有以改良,读而且耕,间亦无妨实习。愿吾族之于耕读,宜兼勤而并重之。
积 德 善
德与善,乃人生本来之天良也。书曰:作德则心逸日休,作善降之百祥,斯德与善所急明焉。一日修德德不见崇。而德自日新也。一念从善善未见备,而善自归怀也。他若骄侈淫失以自损其德,刻薄嚣凌以自没其善,此果报者,所以降殃降罚也。大学之书,先在明德,大易之书,最重积善。吾族之人德与善,须积累而加长之。
原 文 解 读
1、孝父母:百善孝为先,从小事做起,从远处着想,厚养为上,孝顺父母双亲,听从教诲,不可行忤逆之举,孝养奉亲,福贵则鼎养,贫贱则尽心。不能等父母不在世时,再想来报达养育之恩,昊天罔极,则晚矣。
2、友兄弟:兄弟人生之同胞,情同手足,应兄友弟恭,互敬互爱,同心同德,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宜学先人之厚德,感先贤之荣兆,行世俗之义风。兄弟不睦也是对父母不尊,会让父母伤心。
3、勤耕读: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则耕读尚焉。道理浅显,通俗易懂。耕读传家是传统美德之一,耕读并重,互为相济,不可偏废,勤耕方可丰衣足食,勤读才能事业有成,是为上策。
4、积德善:德乃福之源,善乃人之本。大学之书,先在明德,大易之书,最重积善。人不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积善之家,必有余殃。明德积善人会心逸日休,降之百祥,善根深厚,福报绵长。(李宝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