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翻看家里的储物柜,才发现那只瓦罐,记事起它就存在;灰灰的,表面很不平整,却有些光滑,很普通。望着那有缺口的盖子,就会想起那童年的过往,用手在里面不停地找糖吃,有次竟不小心把盖子摔破了口子。想到这,嘴角不觉露出一股戏谑的笑容,自己却没有发觉,就像时间一样总在不经意间流逝。
和朋友聊天谈起那儿时的味道,唯有那板糖(麦芽糖)让人回味无穷,浓浓的香味无法忘怀。灰白色的糖块,炒熟的米粉,淡淡的,很有种朴实之感,这种过去常见的特色小吃点心,现在却很少看到了。味觉记忆的强大,往往让我们对于这些味道的依赖十分牢固,更能让我们牵绊的是那份被岁月时光所积攒的温情;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会被这种情感所渲染。
记得有次家里熬糖,那是一个甜甜的夜晚,窗外的寒风呼呼吹过,听着都让人哆嗦;屋里却是那样温暖和谐,奶奶和妈妈都围在灶旁,锅里的热气不停地向外冒出,空气里都带有那麦芽甜甜湿湿的香味。妈妈加火,奶奶用锅铲在不停地搅拌,很用力一样,柴火映红了妈妈的脸颊,大家都在欢笑,妈妈望着奶奶,奶奶看着妈妈,在细说着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无意间说起板糖的事情,才有那次熬糖的经历。那时奶奶已在病中,之后便卧床不起了。
时常回家,望着墙上的照片,自己陷入深思,感觉身边有过那样一个人,存在过,很近,却又很远;很害怕去思考,让自己伤心难过。回头想想,奶妈离开已有好多年了;清明时节,那条许久未走过的小路也多了一丝生机,对于逝者的怀念通过那样的仪式应该能够传递吧!生活需要我们向前看,忽然发现而立之年在向我招手,对于家庭而言,需要我们承担的越来越多;看着那些慢慢变老的长辈亲人,我们应该有着更多的担当。
有时看到街头卖板糖的小贩,总要上前买上一包,还是那样粉粉糯糯的味道,只是少了一只破旧的糖罐去装盛,也缺了那亲手为你熬糖的人!(苦夏无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