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gfwzx 于 2018-4-20 09:31 编辑
 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县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 制作工艺舒席以细薄柔滑、坚韧耐磨,不生虫蛀、折叠易带等优点深受欢迎。它选料精严,专用水竹,尤以小叶水竹为最佳。为防虫蛀,采伐水竹必须在当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间(民间称不用“菜花竹”)。对风头、罗尾、暴节、伤痕、发丫等全剔除。竹篾通过剖、刮、煮、晒,色泽鲜艳, 莹洁润滑,折卷不断。由竹篾编织成席,前后要经过十几道严格的工序,可见舒席制工之繁杂。
工艺革新解放以来,潜山县开展了工艺革新活动,席桌编织法取代了古老落后的“盘腿打坐,五心朝天”的席地编织法。同时又先后实现了破、划、起、杆、撕、刮篾工序的机械化,特别是刮篾机和编席机的试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
 舒席制作过程复杂,工序要求操作严格,是先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技术难以替代手工制作,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2008年舒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近一个世纪以来,舒席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大宗出口。在国际上也获得很多荣誉。
获得荣誉▲1906年舒席作为中国名产,在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获一等蔑业奖; ▲1907年在芝加哥国际商品赛会上又获一等奖;曾参加南洋赛会,获得头等奖章; ▲1926年、1934年,舒席先后参加上海、杭州两次全国展览会,分别获“金牌”和“银盾”奖; ▲建国后舒席编技精益求精,1958年舒席老艺人汪龙福采用苏绣中的挑针法,编织“天安门”、“双狮戏球”图案屏席,敬献给毛主席、周总理,后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供人观赏,现收藏于中国科技博物馆; ▲1960年,又编有“五谷丰登”、“牡丹”图案,送北京人民大会堂; ▲1978年,舒席艺人石灵芝编织的“喜鹊闹梅”、“双蝶弄花”、“迎客松”图案舒席,参加全国社队企业产品展览,受中外人士高度赞赏; ▲1985年9月,王河舒席在“中国首届竹制品展销会”上荣获“信得过”产品称号及奖状、证书。
 “竹簟(diàn)衬重茵,未忍都令卷。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或许唐代诗人元稹那著名的韵唱竹席五言中,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又忆起童年时,那如水的夏夜:一把蒲扇一床席,伴着虫鸣、蛙声,酣然入睡。 
趁着春天还未走远,夏天还未来临,舒席作为最具实用价值的夏令佳品,你值得拥有!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考察、洽谈合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