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潜山黄泥:千年水埠 皖国古镇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8-4-24 1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子心 于 2018-4-24 14:37 编辑
1.png
面对中街的营盘遗址
  黄泥镇,又称黄泥港,位于安徽潜山县南部,是潜山县的南大门,距潜山县县城二十多公里。该镇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人,辖八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2.png
东城关遗址
  黄泥镇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属圩畈地区,田畴阡陌,沟渠纵横,水面充足,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黄泥镇是边界重镇,地处潜山、太湖、怀宁三县接壤处,“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是黄泥镇最为现实的写照,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
3.png
中街传统民居
  相传明初洪武大移民,孔、高、金三姓移民落户黄泥港,于是黄泥洲就有了六家店,故史书说“河南一条街,河北六家店”。天启年间(1621-1628)黄泥街已成雏形,店铺发展到几十家。清嘉庆年间(1796-1820)街上店铺已有两百余家,成为潜山县首镇。道光年间(1821-1850)大小店铺超过数百家,人口三千有余,成为驰名全省的古镇之一。
4.png
车水沟传统民居
  黄泥古镇临水兴镇成市,古商贸繁盛数百年。流经黄泥镇的长河为长江支流皖河的源头,历史上长河河面宽阔,黄泥港是长河中游的重要停泊码头。古镇街区南傍长河而建,水映山奇,山衬水秀,农耕文化积淀深厚,体现着沿江水乡风情,古韵悠长,温润婉约。
5.png
上街传统民居
  自古以来,黄泥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文风犹炽。山区的木竹、生漆,经山口至省城安庆运往各地;外埠的货物,经水陆通道运回。黄泥镇的刘家巷开设了许多茶馆酒店,货主、船工在此停泊休息,至夜,“月影清流、船灯渔火、洞箫竹笛、歌声悠扬、觥筹交错、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曾有南京秦淮河之雅趣与繁华。
6.png
中街与上街交叉口
  黄泥镇的兴衰与各历史时期的政局相关。清咸丰后,西方列强入侵,国内又暴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黄泥街周围成为清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清军将领胡林翼、多隆阿与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多次在黄泥街、西竺寺一带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各达数万,民国《潜山县志》、《曾国藩全集》、《胡林翼全集》等皆有记载,至今黄泥街保留有营盘遗址。辛亥革命后,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多次经过黄泥街。夏斗寅部队在黄泥街驻扎数月。军阀混战期间,市镇萧条,经济萎靡不振。
7.png
中街传统民居
  黄泥古街格局是以中街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上街、下街、毛竹巷、油坊巷、金家桥巷、营盘巷、车水巷、霹雳巷及刘家巷等三街六巷,拱抱古镇,形成堪舆家所谓的“九龙戏珠之势”的风水格局。
8.png
下街传统民居
  黄泥古街上、中、下三街自古商贾云集,成为千年水埠、黄泥古街的中心。古街周边环绕各氏宗祠、书院,宗祠四周围绕着各族子孙,世代繁衍,形成黄泥古街体量庞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
9.png
产氏染坊旧址
  古街至今完好保留着唐宋时期市镇格局,古街现存“三街六巷”传统风貌保护区,整体军事防御性布局,且属典型保甲建制。古街的街巷相互通联,曲折迂回,弯环衔接,纵横交错。房屋全是皖派皖系建筑风格,白墙黑瓦,檐牙高啄,街道石板铺砌,整齐划一,平整光洁,街区的下水道,工程浩大,设计精妙,如同地道,两人并排,可躬身行走,即使遇滂沱大雨也不存积水,雨停路干,处处呈现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10.png
金家桥传统民居
  黄泥古街传统建筑大多面开两、三间,明清时期建造,多为二层店铺,前店后坊。皖派三、五架穿枋式、外墙内枋、砖木结构,青砖黛瓦,两侧墀头,砖雕斗拱,齐檐封火、硬山顶,一楼石槛响板门,二楼女墙格窗,构筑精巧绝伦、恢弘气派,古街传统建筑群总体保存状况良好。
11.png
皖派传统建筑特色
  作为“皖派建筑”最具有代表性传统风貌保护区,黄泥古街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目前已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六大门派之一的“皖派建筑”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群,各式风格的院落和各系列建筑样式,穿行其间,恍如进入一个生动的古建筑艺术展览馆,在传统村落、建筑工艺及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
12.png
皖派传统建筑特色
  黄泥古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来文人荟萃,名人辈出。诸多各族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遍布了三街六巷,应有尽有。广为流传的民间歌谣舞蹈《十二月花神》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粉蒸肉”、“黄泥米粑”也以其独特的农家风味成为享誉四方的舌尖上的美味。古老而又神秘的黄泥港曾有过辉煌的瞬间,今天的黄泥古街依然充满了魅力。黄泥古街保留下的传统村落古镇文化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皖文化传承的完整画卷,在当今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绿色旅游的大环境中,确是需要亟待保护利用的。
13.png
皖派传统建筑特色
  来源:乐途旅游 作者:云林书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3
威望
0 点
红花
11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瑶海家具生活馆 发表于 2018-4-24 12: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3 22:36 , Processed in 0.05612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