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潜山和平老屋 | 深山里的明珠

[复制链接]

帖子
5348
威望
0 点
红花
8776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网 发表于 2018-5-7 16: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屋就有家。对于和平的游子而言,家就是旧时的土砖青瓦,是老屋檐前飞燕,那里有童年的欢乐以及乡情和亲情不散的温度。
微信图片_20170404143653.jpg
  曾经,和平的先人们取土和泥,搭砖建房,烧瓦盖顶,无论是青砖照壁,屋檐高啄,还是普通老宅,土壁架梁,都凝结成一段段温暖安然的岁月。
  不似江南古村老建筑形成集群,和平的老房古屋散落在山间,以姓为别,集族而居,方家花屋、刘家垅屋、坞岩老屋……一丛丛,一簇簇,鸡犬相闻,互相呼应,与和平一起走过岁月,走过寂寞风雨。
  如今,和平一座座老建筑慢慢被钢筋水泥所替代,亲人们去了远方,老房古屋开始冷落凋零。
  缠绵了往事,浸润了时光,和平老屋,在时光中开放成了一朵朵寂寞的花儿。
  方家花屋——潜心画栋亦雕梁 恍如隔世散古香
2018050701_1.jpg
  看上去像是一座普通老屋,空山新雨后,在和平河清澈潺缓的流水和远山间袅娜升起的云海间,静默不语,宛如一幅清新的山居图。
  方家花屋是一座具有典型皖西南民居风格的砖木结构老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63年),大门悬挂的匾额上“州司马第”四个大字,让它在亲切生动中变得不同寻常。
2018050703.jpg
  土墙、木梁、黛瓦,外朴内华,方家老屋较好延续了皖西南古民居风格,而青石大门和青砖墙壁,以及正门厅内墙方砖对角贴面,斗拱砖挑檐,通雕花纹边框线条,显示出砖雕木雕工艺的精湛,于古朴大气中隐约着精致温婉。
2018050702.jpg
  青砖黛瓦,檐牙高啄,墙体上的竹笣松茂四个刻字,不仅映衬出方家花屋主人名望与地位,也折射出主人生活意趣和立世处世之道。
  几百年过去,方家花屋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沧桑,就这样一步步走远。
  刘家垅屋——苔痕上阶绿 花儿寂寞红
  没有方家花屋建造精巧,但多了一份山村人家的简单朴素。
  依山而建,望水而居,土砖青瓦,以中轴线门厅、厅堂、祖堂向两侧对称展开,不知经历多少风雨,依旧守望着岁月。
2018050704.jpg
  刘家垅屋地处深山老林,十分隐蔽,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皖西人民自卫军的一个流动兵工厂即修械所,生产车间设在堂厅,两旁各两间瓦房是库房、宿舍。屋前有试靶场,至今,木盆、床、柜、桌、凳和安装台钳用的方桌等历史原物仍在。
  与方家花屋相比,刘家垅屋好像一朵开在山坡上的野花,以平凡的姿态,行使并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见证了历史的血雨腥风,也迎来了幸福和谐的和平,那一段“红色记忆”,成了烙在和平人心上的精神财富。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刘家垅屋带着温润而饱满的生活记忆,一路走来。
  坞岩老屋——竹海闲云日悠悠 老树古井几度秋
  与其它皖西南古民居毫无二致,因坐落在了竹海之间,坞岩老屋人家,便有了“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的悠然与惬意。
2018050705.jpg
  远远望去,黄墙青瓦的老屋普通且古旧,这里记录着竹乡人家生活的点点滴滴,温润与怀旧缓缓流过来这里的每个人心里。
  屋前有井,有古樟,坞岩老屋满是时光雕琢的印迹,即便如此,它仍倔强地矗立,依旧蓬勃。
2018050706.jpg
  石板路被岁月磨平,屋前种菜,庭前晾晒,古井汲水,走过一袭陶然身影,收到一封游子信笺,温暖一个个心灵。
  岁序更替,四季流转,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抱凉风冬听雪,守望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坞岩老屋人家的日子,就像古井里的水,清凉而熨帖,在拂过竹林的风中迎来送往。
2018050707.jpg
  和平的老屋很多,虽沧桑仆旧,但留给我们的是对乡愁不尽的牵念。
  有老屋的地方就会有温暖的记忆。去和平,莫与那里的老屋擦肩而过,驻足间,收获到的是满满的乡村过往。(文/陈兴旺  图/霍建明 和平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3 22:25 , Processed in 0.22034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