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潜山] 官庄 孝思不匮文脉长

[复制链接]

帖子
536
威望
10 点
红花
25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程啊程1216 发表于 2018-8-15 1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北京故宫的倦勤斋内,有一幅据传是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绘的通景画。2002年,故宫和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对其进行修复。托起通景画,需要使用桑皮纸。后经数次寻访,最终在位于桐城、舒城、潜山、岳西四县市交界的潜山市官庄镇找到了合适的桑皮纸。
  一个藏在深山的小镇,竟然解决了故宫文物的难题,不禁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
  从安徽潜山市区出发,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向北行进,虽是“前山后山山叠山,羊肠小道九曲湾”,但沿途可见草木青翠,漫山碧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180815104543.jpg
  官庄田园风光 华强/摄
  当地史料记载,官庄始于宋代,时为官署所在,故有此名。元初进士余良辅任南阳太守,离任后定居于此,其后裔繁衍绵茂,蔚为大族,文脉绵延。
  长达300多米、由青石板铺就的官庄老街,自宋元以来即为周边多地的物资集散地,两侧商贾云集,主要经营桑皮纸、书画纸、黄板纸、竹木器、油漆画等。“官庄产桑皮书画纸始于宋元时期,又名‘官庄书画纸’。桑皮纸以优质野生植物纤维为原料,性能独特,防蛀、无毒,可书、可画,如今远销印度、日本等国。”官庄镇党委副书记方绪祥说。
  离镇政府不远处,就是官庄村,村口一株百年银杏树下,几位老人正在聊天纳凉,村旁的田地里,村民荷锄而作,古朴的村落里静谧安详,俨然一幅田园风光图。古树旁的凤溪河穿村而过,河上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一座石砌的凤溪桥历经多年风雨仍在造福乡里。河水映衬着白墙黛瓦的皖派民居,迷离秀美。
微信图片_20180815104551.jpg
  千年银杏树
  村内,“余氏祠堂”已有200余年历史,由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五世同堂”镌刻在祠堂正门之上。祠堂四进三间格局,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更有两侧对称天井,以正堂和两侧房屋的房檐相连,名曰“四水归堂”。大厅两侧,则悬挂着余氏一族所出名人的画像,包括天文学家余受之、潜山县早期党组织创始人余大化等。
  “1792年,本地乡贤余文章修建了这座祠堂。余文章家有七子,五代人共130余口和睦相处,孝义传家,共同居住于这座如今被称作‘德馨庄’的祖屋中。”官庄村党总支书记余晓八介绍,“德馨庄”取德艺双馨之义。官庄村有着浓厚的“孝”文化,人们尊老敬老,知孝义、勤读书、懂礼让的家风传承至今。
微信图片_20180815104556.jpg
  走进官庄村,会看到醒目的农耕文化墙、二十四孝图等。2012年,官庄村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创建,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布置,并挖掘“孝”“义”文化内涵。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顶顶桂冠接踵而至。“得益于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态,去年到官庄的游客已达到8万人次。”余晓八说,尝到甜头的官庄人,正铆足劲儿瞄准乡村生态旅游发力。
微信图片_20180815104602.jpg
  官庄集镇风光 储小心/摄
  小贴士:
  怎么去:从安徽潜山市出发,沿253省道行驶60公里即到。
  玩什么:余氏宗祠、德馨庄、官庄老街。
  吃什么:官庄豆腐、毛香粑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4 11:34 , Processed in 0.10434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