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1213 帖
威望- 0 点
红花- 56038 枚
|
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一架无人机迅速升至距地面2至3米高的空中,均匀地给水稻禾苗喷药,洒下一片片白色的雾幕。8月16日,记者在潜山县梅城镇河庄村田头,目睹了无人机开展植保的情景。
据了解,潜山县是农业大县,有农田36万亩,其中流转面积26万亩,以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费时费事,弄不好,有些地块就会错过最佳防治时间。植保成为种植大户烦心的事。为解决这一难题,潜山县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置先进的植保设备。前不久,群英农机合作社投入15万元,在该县率先引进多旋翼植保作业无人机2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无人机喷头压力大,雾化性能强,药水能渗透到植物根部,比传统喷洒器均匀,防治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还降低了操作人员农药中毒的可能性。
群英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社流转有2000多亩农田。过去,虫情来了时,要雇20多人,打一遍药至少七八天的时间,有时候,工还不好找,因为人工喷药有引起农药中毒可能,要特别小心。”无人机具有高效、安全的性能,她算了一笔经济账:这架无人机一个小时能作业30亩,工效是人工施药的20倍。人工喷药每次每亩劳务费10元,2000亩地全年植保用工大概要250个,劳务费最低是3万元;无人机植保每亩的电耗、折旧加劳务最多5元,全年费用才万把元,大大降低了植保作业成本。有了无人机,她还打算为其他合作社农户提供有偿植保服务呢。
潜山县农业局植保专家徐劲峰告诉记者,以往人工植保,不能实现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加上病虫的蔓延和迁移,防治效果差。植保无人机的投入使用,将较好地改善这种局面,特别是大面积出现病虫灾害时,可有效应急。(王阵 汪胜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