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外敷 缓解颈椎病

[复制链接]

帖子
536
威望
10 点
红花
258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程啊程1216 发表于 2018-10-18 15: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颈椎病是上班族的常见病,可归于中医“痹证”“眩晕”“项强”等范畴,发病多与肝肾亏虚,风寒湿三气杂至,导致气滞血瘀有关。治疗上应以祛风除湿、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为主。
  推荐一个缓解颈椎病的方子: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过筛,用时取适量粉末,加黄酒拌匀,放入锅内炒热,搅成糊状。趁热摊于数块清洁布上,分别贴于大椎、大杼、太溪穴上,冷后再换。贴后可能出现水泡,不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穴位贴敷疗法”是常用外治法之一,它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来治病。方中,吴茱萸性温,具有芳香辛烈之气,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伴恶心、干呕)、疝气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症状。《药性论》记载,吴茱萸可“疗遍身顽痹”。黄酒味甘性热,能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散风除湿。它还是一味引药,有较强的亲和性、透皮性,用以拌合药粉,有助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起到“通血脉、散湿气”的作用。敷贴局部治疗腰膝疼痛、颈肩酸痛等均有效。
  以上三穴中,大椎穴(后颈部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属三阳经、督脉之会,刺激本穴能振奋阳气、清利头目、通络止痛、缓解肌肉紧张。大杼穴(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各1.5寸)有强筋骨、清热止痛等功效。临床证明,大椎配大杼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太溪穴(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为肾经原穴,也是一大补穴,可滋阴补肾、通调三焦,治疗肾虚引起的腰酸、头晕、耳鸣等症。上方通过药效、穴效发挥双重作用,标本兼治,可起到祛风逐湿、活血止痛、强肾健骨之效果,对缓解和治疗颈椎病常见的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效果较佳。大杼、太溪均为双穴,可全选,每晚贴敷患处,次晨洗掉,7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生活中,患者应常活动肩颈;避免伏案或低头过久;注意颈部保暖,尤其睡觉时颈部别受凉,枕头也不要太高。(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7-8 16:04 , Processed in 0.04951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