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一把刷子背后的文化蝶变

[复制链接]

帖子
3933
威望
10 点
红花
1013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木子心 发表于 2019-3-27 14: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源潭镇大力促进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刷子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做足做活刷文化文章,推进刷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1.jpg
  从“老手艺”到“申非遗”
  源潭刷子制作技艺由毛笔的制作工艺衍生而来,最初主要是制作油漆刷,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制刷技艺作为当地的一门手艺活,历经了几代人的传承,俨然成为根植于乡土之上的文化符号。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祖辈们遗留下来的老手艺不断受到来自机械化、自动化的挑战,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困境。
  李后青是一名制刷老手艺人,15岁时从父辈那里习得手工制刷技艺,这一干便是30多年。在他眼中,它不仅是一门养家糊口的“老手艺”,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传承不能断。
  2018年,源潭将手工制刷技艺提升到非遗高度进行保护,启动手工制刷申遗和传承人培育工作,日前手工制刷已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一步,我们还将筹建刷子非遗展厅,做好非遗项目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收集整理及非遗实物的征集,再现制刷工艺的发展兴盛历程;与此同时,适时启动安庆市级非遗项目申报,进一步擦亮老手艺的非遗品牌。”源潭镇宣传委员桂强胜介绍。
  从“卖产品”到“做文化”
  源潭镇是“中国刷业基地”,目前拥有制刷企业4451家,2018年刷业产值66.8亿元,品牌价值评估达35.22亿元,生产的民用刷、工业刷、环卫刷制品占领了全国刷子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到欧美地区,小刷子已成为源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刷制品生产带来了丰厚的红利,但也面临着同质产品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刷业如果仍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不仅利润空间有限,还面临着被超越的危险。”安徽省刷业商会秘书长丁跃进说,企业单纯的“卖产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
  为了做活刷文章,源潭镇以刷业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刷业文化,支持刷文化工艺品研发,建设刷业“小镇客厅”和文体中心,举办“刷业沙龙”活动,把刷文化元素融入到集镇整体规划中,探索将制刷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推动制刷产业从“卖产品”到“做文化”的转变,实现刷业的转型升级。(涂必灿 张若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20
威望
10 点
红花
685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傲雪 发表于 2019-3-28 0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9-9 08:50 , Processed in 0.04990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