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资讯] 【潜山“古寨”】水吼“红色梅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初探 (组图)

[复制链接]

帖子
124
威望
10 点
红花
375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古皖情郎 发表于 2019-5-15 2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皖情郎 于 2019-5-15 22:24 编辑
“红色梅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初探 (组图集束)
梅寨主峰一侧的寨门遗址.jpg
主峰一侧山石险峻.jpg
09.jpg
     潜山 “古寨” 之一的梅寨,隶属安徽省潜山市水吼镇梅寨村。梅寨主峰,与天柱山隔山相望;梅寨村口,与白马潭景区隔河毗邻。
梅寨村田园风光.jpg
梅寨村口田园村落
与梅寨村一河之隔的白马潭景区旅游漂流.jpg
梅寨村口“潜河弯弯”,游客漂流白马潭
       1930年7月,由中共潜山第一个党组织“五庙党小组”领导的石河区农会策划发起的“梅寨暴动”,成为安徽红色历史上的光辉一页。漫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农民赤卫队、游击队转战梅寨,在海拔近千米的梅寨主峰一带留下了为后人追思和敬仰的“红军崖”、“红军哨”、“红军洞”、“红军碑”等红色遗迹。
梅寨主峰极顶.jpg
红色梅寨,主峰之巅
“红军崖”局部图.jpg
峭壁千寻的梅寨“红军崖”局部图
043.jpg
“红色梅寨” 吸引了假期里前来登顶探险的小游客
       作为革命老区的贫困村,在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引领下,在安徽省审计厅、上海青浦区人武部等部门的对接帮扶下,梅寨干群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于2017年在水吼镇率先实现 “村出列”。
025.jpg
056.jpg
       目前全村29个村民组组组通公路,通村通组道路总里程42.5公里。建成180千瓦村集体和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两座,累计发电量39万度;先后投资180万元建成“石河农庄”和梅寨茶厂,年可就地消化和加工全村1500多亩茶园产出的鲜叶约20多万斤。村民产业大户陆续推出的“高山黑猪”、黄牛、山羊、土鸡、瓜蒌和山寨蜂蜜等原生态品牌农产品,产品畅销线上线下省内外数十个地区。2600多人口的梅寨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已由脱贫攻坚期之前的500元以内,逐年提升至6500元以上。
022.jpg
    定点帮扶单位省审计厅不仅投入大量帮扶资金支持梅寨村脱贫攻坚,修通境内多条通组道路,实施小流域治理和农饮、灌溉工程,还支持该村先后建成茶叶加工厂、石河农庄等,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不断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
图为安徽省审计厅厅长刘大群率队到水吼镇梅寨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jpeg
图为安徽省审计厅现任厅长刘大群在水吼镇党委书记华小芬陪同下走访梅寨村贫困户
074.jpg
图为梅寨村村部
       着力巩固脱贫成效,融合实施乡村振兴,紧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和“大别山红色遗址保护利用计划(鄂豫皖片区)等政策机遇,新一届梅寨村“两委”顺应广大村民热切期待,于2018年底谋划开启“梅寨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探索模式。
01.jpg
红色梅寨旅游开发建设者正在抬石铺路.jpg
       安徽省审计厅在前期累计投入定点帮扶资金700多万元的基础上,以“摘帽不摘帮扶”的责任担当和对“风情水吼-红色梅寨”深切关注的老区情怀,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支持梅寨村挖掘整合弥足珍贵的本土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梅寨以红色基调为主的“百年古寨”乡村旅游绿色休闲农业新业态,探索培育人文资源永续利用和资源变资产且辐射面广、带动性强、村民增收可持续的生态乡村支柱型主导产业。
047.jpg
053.jpg
      “梅寨旅游,可与一河之隔的国家4A级旅游区白马潭景区、天龙关景区等,形成‘红、绿相间’的天柱山主景区周边的潜山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体验圈,呼应环潜河湿地公园建设及水吼湾区产业振兴示范带,逐步形成差异鲜明和优势互补的叠加放大效应。”潜山文旅体局的负责同志也给予梅寨村红色旅游开发建设以应有的关注。 此前已安排专家组到村实地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第一手数据,并协助落实制订梅寨村红色遗迹修缮维护方案,推进梅寨红色遗迹和古遗址申报县(市)级文保单位。
梅寨龙井河谷悬崖峭壁上的清人题刻.jpg
019.jpg
梅寨主峰遗存:舂米石臼  徐海.jpg 古寨之巅遗存多处历经百年风烟的“舂米石臼”
其作用主要用于谷物去壳,类似于“碾米”
       截止目前,梅寨村干群投工投劳近千个,投入资金50万元,对境内通往梅寨主峰的三条“红军路”实施清障、开路基,人工铺设传统的石板路和石级台阶。其中在2条总计长度约1500米的登山游览观光步道上,已完成4000多级石级台阶的铺设和安全防护栏的安装。
030.jpg
045.jpg
       完成主峰之巅古寨址的地表修复和遗迹维护,建成山顶和山腰两处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游客观光休憩区。在东连天柱山和水吼镇、西连五庙和岳西的梅寨村村域主干道边上,当年的红军前沿哨所已修葺如初。 哨所前大面积的荒山坡岗,拟将按照全新编制的梅寨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工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039.jpg
      由此登山,经“红军哨“、“红军岭”、“红军崖”可直达主峰“啸天狮”,梅寨极顶看日出、望天柱(山)、阅峰峦起伏、赏田园风光,已成可能。
景区尚未运营,美景却吸引了人们关注和探险.jpg
        当地人熟知的“梅寨顶”,既有近现代血与火的“红军故事”,也有数百年前红巾军和土匪占山为王的民俗传说,至今的寨顶最高峰上,尚留有多处“舂米石臼”、“雨水石窖”、“寨门脚坑”、“旗杆窝”以及残存的南寨墙和石砌寨门。
修旧如旧的密林中的“红军路”.jpg
044.jpg
       寨脚周边的龙井河瀑潭相连,飞流湍急,清人题刻于峭壁之上,诗曰“携手过危巅,山开小洞天。一声人语响,惊破碧溪烟。” 河岸有天然石洞,是红军和游击队临时藏身和伤员休养生息的所在,后人敬称为“红军洞”。河道中有神秘“龙井”,千年不枯,深不可测,民间传说是龙王和仙女经常洗浴的地方。
梅寨龙井河瀑布潭水.jpg
古寨周边的龙井河谷
梅寨“古寨”北门登顶栈道.jpg
梅寨“古寨”北门的登顶栈道(100多年的土匪路)
       梅寨村寨顶组今年74岁的村民李先苗,鹤发童颜,黄烟在手,同笔者说起他小父李荣亮曾任红军交通员,多回夜半起身送情报远达岳西、太湖、怀宁等地,后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回乡的红色经历真个是如数家珍。族谱记载本村烈士梅魁北在“梅寨暴动”中不幸殉难,与共产党员梅竹松、安徽革命先驱王步文、程千里等青史留名。
068.jpg
065.jpg
梅寨村已故农会会员、抗美援朝老兵李荣亮的复员军人证件
054.jpg
028.jpg
        “这么好的资源禀赋就在家门口……”, 因此,打基础、利长远;兴旅游、奔小康的发展愿望,已在梅寨干群中酝酿已久并愈来愈形成共识。
06.jpg
梅寨主峰一侧的高山竹海.jpg
04.jpg
      “相信栽下梧桐树,一定能引凤凰来!”,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汪忠平、李金应和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许华久等,对此都有共同的思考和决心。前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黄道锋,对梅寨村脱贫摘帽和村级发展更是倾注了一腔热情、一身汗水。
1.jpg
图为黄道锋书记在2015年向到村参观的全国驻村扶贫干部介绍梅寨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31.jpg
       省审计厅前任厅长戴克柱和现任厅长刘大群也先后多次深入梅寨调研考察,把脉指导,一致希望梅寨村珍惜“出列”成果,以奔跑不息的姿态探索践行乡村振兴,通过攻坚克难的基础打造和强力招商引资 “筑巢引凤”, 努力让红色基因真正流溢为老区人民的幸福之源,用勤劳和智慧把梅寨村建设成天柱山麓、“风情水吼”中国美丽宜居小镇的红色村落、生态明珠、幸福山寨。
(徐 海)
梅寨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工程 铭牌.jpg
052.jpg
梅寨村庄整治点受保护的古树.jpg
“五一”假期里的登山游客.jpg
072.jpg
“古寨”采风
通往梅寨主峰的盘山路 .jpg
069.jpg
(图片:水吼文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
威望
0 点
红花
19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小明哥 发表于 2019-5-15 21:43:2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如画梅寨村,欢迎客人来攀登。革命先烈洒热血,我辈踏足上高峰!见笑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
威望
0 点
红花
19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三毛哥_OPUA 发表于 2019-5-15 23:37:4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9-10 10:09 , Processed in 0.12746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