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曲辕犁 于 2019-11-29 15:48 编辑
今天是我生日,俗话说,“儿的生日,娘的难日”,每个孩子的降生,都是母亲在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危险,在医疗水平不甚发达的时代,尤其是在山村地区,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原本是想今天好好陪老娘喝两杯的,不巧得很,老娘昨天回山里老家了,于是我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娘是最无私地爱着我的人。这样说,老婆也会理解吧?记得去年小泽宇被摩托车碰了,老婆在电话里撕心裂肺地哭喊,吓得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把车骑回家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母子情深——养儿方知父母恩。 几年前,娘说,等我们兄妹三人都过好了,她才走得安心。前两天,娘在电话里说,父亲跟她讲,希望看到两个大孙子都成家立业,他们这辈子就知足了。可他们不知道,听了这些话,我这做儿子的心里难受!儿子不孝,到现在也没能让他们过上安心、舒适的日子。但我一直在努力,我不希望“子欲养而亲不待”,没有娘的家还是家吗?
这些年,老家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热土,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那里有我的父母双亲,熟悉的山川河流,还有那些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摄影 /杨培川
小时候,老娘背我去外婆家,有十几里的山路,我就不知道心疼老娘,下来自己走一段,多少年之后,再走那条熟悉的路,内心有了一些愧疚,再过了若干年,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摄影/吴志和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贫穷落后,我们家田地少,粮食不够吃,经常吃红薯和南瓜饭,每当吃南瓜饭,母亲先把白米饭盛两碗给爷爷和爸爸,因为他们要上工,要干活。一年中会偶尔有一两次杀鸡或鸭,每次炖好后,母亲先端给曾祖母、爷爷、爸爸,到她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
摄影 /杨培川 小时候,还没等开饭,我们兄妹三人就吵着肚子饿,爷爷和爸爸没回来,母亲说,要等大人回来才能开饭。这就是家风!
在我10岁左右,有一次从大姑家回来,路上摘了人家一个冬瓜,回到家被母亲一顿恶骂,母亲让我把冬瓜送回去,从那以后,我懂得了别人的东西不能乱动。
儿时的记忆中,不明白那些挑着担子到乡下农村卖杂货的人和接犁头补锅的(上门做工的手艺人)总是在我家吃饭,母亲说,出门在外的人不容易,能帮就帮帮人家!
母亲的身上有中国农村妇女的纯朴和善良,母亲常说: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对帮助过你的人要心存感恩。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
记得十年前,老婆叫我去算命,那个混蛋算命的说我2017年要动大孝,让我担心害怕了好多年,再也不相信算命的鬼话了。作家毕淑敏在书中写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父母,祈愿他们长寿安康,父母在,我的心才安。
经历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深知父母的艰辛,经历了创业的过程,才懂得坚韧和珍惜。
人生的许多经历,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有些经历是刻骨铭心的,而且历久弥新!
这些年,经历了家庭和人生的一些变故,才懂得了生命和亲情的珍贵,也懂得要珍惜生命的过往,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经历了世态沧桑,懂得奋发图强才有立足之地,才有能力和机会回报双亲,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人到中年,事业一帆风顺,妻儿平安,父母安康才是内心最真挚的诉求! 写于2019年农历十一月初二 作者:吴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