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分享] 潜山斗塘小学琐忆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19-12-10 08: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曲辕犁 于 2019-12-10 08:53 编辑
  弹指一挥间,小学毕业已经43年了。那个年代我们没有机会上幼儿园,小学便是我们人生的真正起点。正因为如此,小学的许多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01斗塘小学近照1.jpg
  斗塘小学近照
  我就读的小学是潜山县源潭区三妙公社斗塘小学(现更名为源潭镇斗塘小学),时间是1972年至1976年。当时,基本上每个大队有一所小学。斗塘大队是三妙公社最大的一个大队,生产队多、人口多、适龄学生多,而且居住分散,考虑这些情况,斗塘大队设有两所小学,一所设在大队中心地带——方窑生产队的地盘上,即斗塘小学,是一所包含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完全小学,一所设在北边中庄生产队的地盘上,名叫向阳小学,只有一年级、二年级两个班,一名老师任课,就读的主要是张老屋、杨老屋、中庄等几个生产队的学生,三年级时这些学生便转到斗塘小学继续就读。
  记得1971年春,我曾在我小姐的带领下去过离家较近的向阳小学读过几天书,可能由于太小不适应学校生活,也可能还没有“开窍”,没过多久就不想念了,父母亲也没有强迫我,这样我在家里又多玩了一年。我觉得我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采取顺其自然的做法,是比较明智的,这对我今后的求学与为人影响比较大。
03教室.jpg
教室
  1972年春,我正式就读斗塘小学。那时还是文革期间,不少人可能会认为那个时期学校经常停课闹革命,老师不好好教书,学生不好好学习。不过,我没有这种感觉。在我的记忆中,斗塘小学对教学十分重视,老师不仅教学水平比较高,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我一年级的班主任与语文老师是李开成老师,他算得上是我的启蒙老师。李老师父母双亲去世早,由哥哥李开济带大,哥哥创造条件让他读书深造,并当上了小学教师,这在当地传为佳话。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工作非常认真,善于循循善诱,尤其在拼音教学方面很有一套,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准确读字、正确理解字义。
  可能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也可能我真的有些“开窍”,我的识字能力提高很快,李老师刚教的字我就会读、会写,因此李老师常常让我走上讲台,指着黑板上的字领着同学们一起读。也因为我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李老师让我当班长,这之后一直到高中一年级我都担任班长。正因为如此,不少同学称我为“老班长”。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江结宝老师担任我的班主任与语文老师。江老师是安庆师范学院(现安庆师范大学)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1月毕业后先在三妙公社庙冲小学工作一年,后调入斗塘小学。江老师在安庆师范学院学的是理化专业,为何没有教我们算术而教语文,我不得而知。
  不过,能成为江老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在我的记忆中,江老师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教法灵活,诲人不倦,深得我们爱戴。三年级我们正好开始写作文,江老师对写作很是精通,正是在他的科学施教下,我奠定了比较好的写作基础。
  至今还记得,江老师曾说过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就要多留意一些生活细节、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多记一些成语与名言警句。这“三多”对我影响很大。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着手背《汉语成语小词典》,差不多到小学毕业时,《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成语我基本上都会背了。
  与此同时,我开始阅读《安徽日报》。当时课外书籍很难找到,但我所在的生产队订了《安徽日报》,我就定期去阅读,每次都带着小笔记本,把报纸上一些优美的句子抄下来,尤其是“朝晖”副刊(“黄山”副刊的前身)上发表的散文、随笔与诗歌,我基本上都抄到本子上,慢慢体会。这对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这种看到好的句子就抄下来的习惯,我现在还保留着。
05江结宝老师近照.png
江结宝老师近照
  在我的记忆中,江老师对古诗词的格律也有一定的研究,经常跟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平仄转换法,也跟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我们班有些同学由此喜欢上了古诗词。我们小学毕业后,江老师调入三妙公社新民中学工作,后参加1977年安徽省高考,顺利考上了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这是江老师第二次上安庆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江老师留在安庆师范学院任教,并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辞书学会副会长。
  除了语文老师外,我们班的算术老师教学能力也很强。一年级算术是徐友松老师教的。徐老师中师毕业,教学经验丰富,后调入三妙中学工作。这之后,斗塘小学两任校长胡开来老师、徐际旵老师相继担任我们班的算术老师。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满爱心,很受同学们喜爱。
  记得那时学校还经常开展听课观摩活动,过一段时间就有其他班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语文课与算术课,在听课中我也经常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每次自己都很紧张,生怕回答不好给我们班丢脸,可见那时我们就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那时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记得老师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督促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后与老师在一起交流各种话题,学校水泥乒乓球桌建成后,我们又一起打乒乓球。学校许多年轻老师如林佳焰老师(林老师后来成为我初中的班主任)、黄高峰老师、汪忠明老师、张晓星老师等,尽管没有给我们班上过课,但我们彼此都很熟悉,有时还在一起聊聊天。
  后来,由于受“马振扶事件”与“黄帅事件”的影响,加上社会上普遍流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学校也出现了大字报。
  记得我在四年级时,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都要写大字报,反映和暴露学校一些问题。我和我们班黄立新、黄光亮、黄生兰、王玉蓉等几个班干部在一起开会讨论怎么办,大家都感到很为难,协商了很长时间还拿不定主意,在其他班大字报都已贴到墙上后,我们才匆匆写了一篇批评一年级班主任夏月英老师的大字报。夏老师是安庆市人,下放知青,当时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我们就以此为由把她说了一通,夏老师当然很不高兴,还曾找我们理论了一番,说对学生要求严是为学生好。这件事,我至今还有些愧疚,觉得对不起夏老师。
02斗塘小学近照2.jpg
  那时候,学校的集体活动比较多。春种之时,学校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附近的生产队“沾田”,也就是到即将插秧的水田里,将犁过的含有做肥料用的花草的泥块用锄头弄碎。每次这样的劳动结束后,学校都举行作文展评,把劳动过程与感受写得好的作文在学校的墙壁上张贴出来。学校还经常开展忆苦思甜活动,请大队一些老人讲旧社会的痛苦往事,教育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
  此外,学校也经常组织一些学生参加文艺演出与开展宣传教育及大批判活动。记得1973年前后,斗塘大队自排自演了现代京剧《龙江颂》,其中小红是由我们小学黄玉霞同学扮演的。她扮相俊美、嗓音清淳,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因此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小明星”。
  当然,小学期间最难忘的还是“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记得每年“六一”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就赶往学校,高年级的同学会把学校里的锣鼓拿出来,领着低年级同学一起沿着学校周边敲锣打鼓走一遭,大家都很兴奋。接着便是召开庆祝大会,向“三好”学生颁发奖状等,最后一项就是向每个与会的学生发五块糖果,这些糖果是由负责后勤工作的黄方应老师提前去县城采购的,有奶糖、花生糖等,我们平时很难吃到。拿到糖果后,我们每个同学都感到无比幸福,仿佛生活在共产主义天堂中。
07斗塘小学近照3.jpg
  如今,斗塘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平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但学生却越来越少,不少家庭将小孩送到源潭镇或市里小学就读。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斗塘小学已没有一个学生来报到,只好暂时关门停办。听到这个消息,我惆怅许久,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08作者近照.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江波,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在上海某军校任系主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2 08:49 , Processed in 0.05047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