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传真] 返乡创业谋发展,家庭茶场助增收 ——黄柏镇脱贫户李仲生的回报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4-23 16: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曲辕犁 于 2020-4-23 16:21 编辑
  四月的黄柏,正是茶收的农忙时节,陆河村李屋组脱贫户李仲生每天都在自家的家庭茶叶农场忙碌着,朴实的汉子希望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一个丰收季。
  2013年,李仲生家的生活举步维艰,父亲患有听力重度残疾,母亲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而家里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女儿在读大学,小儿子才刚刚上高中,负担全都压在漂泊在外务工的夫妻二人身上。陆河村村干了解到李家的情况,于2014年将该户作为第一批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系统,为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200422112109568.jpg
  根据党中央、省委、市委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具体要求,扶贫干部根据李家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帮扶措施。因李老重度残疾,村干参照“单人户”为其申报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补助,并为该户申报灾民救助,缓解了李家的燃眉之急。并于2015年,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其女儿申报大学生补助,缩减了学费和生活费等开支。夫妻二人终于不再觉得身上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贫困的家庭迎来了生活的曙光。
  在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在自身辛勤的努力下,李仲生家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功实现脱贫。脱贫后,李仲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感激。但就在这时,也有一份烦恼在困绕着他,那就是如何帮助身边的贫困户像自己一样尽快实现脱贫,他在思考该不该做、该怎么做?
  2016年,为了鼓励贫困户发展自身劳动力脱贫,黄柏镇开始大力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对耕种茶园和养猪的贫困户进行产业补助。一直在上海务工的李仲生从家人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当时,我们周边只有一家茶叶农场,农户们如果想要贩卖采摘的茶叶还要去大水村贩卖,适逢天黑或是阴雨天气就不得不接受茶场对于茶草的降价回收。为了方便周边的农户,并带动周围的贫困户脱贫,我有了回家建立一个小型家庭茶叶农场的打算。”回忆起当初回家的初衷,李仲生如是说道。
20200422112129229.jpg
  “脱贫不脱政策”,扶贫村干为了帮助李仲生实现目标,为其申报了小额扶贫信贷。李仲生利用小额信贷的五万元购买了一系列制茶机器,并通过周边流转购买地基,最后30多亩的茶园显现雏形。2018年,一品鲜公司对李仲生的家庭茶场进行企业对接帮扶,为其指导电商业务。2019年,镇经发办为李仲生提供业务培训,对其家庭茶场实行电商挂牌,为其提供网上销售渠道。目前,李家已完成网店的申请,正在积极准备茶叶的商标注册。通过自身的努力,当年的贫困户如今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在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200422112150685.jpg
  李家的干茶不仅产自自家茶园,还通过收购镇上其他农户的新鲜茶草进行制作。“我一直记着建造茶场的初衷,对于那些农户送过来的茶草,我一直按照正常价格收购,不会借时间或是气候原因降低收购价格。周边的农户不用跑远路了,也不再担心茶草收购价格的波动了。”李仲生说。通过收购贫困户茶草,李家茶场带动了周边50户左右贫困户增收,每年从贫困户那里收购的新鲜茶草可制成品茶达6000斤以上。目前,李家的茶场还处于幼林期,一亩可产40斤左右干茶,远低于成林后茶场的收益,问及以后的打算,李仲生说,“时下茶场还是自家人打理,等茶场完全成型后,我希望可以请周边的贫困户来采摘茶叶,按天或是按采量计算工资都可以。”
  来源:潜山新闻网 作者:徐真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9-10 20:44 , Processed in 0.05820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