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
考查通式通法
2020年安徽中考数学试题延续近几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风格,总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降低,梯度保持适当,能比较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和学科素养。试题立足基础知识,关注通式通法:实数的运算、方程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变换、概率统计以及函数等重点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知识之间注重联系和综合。试题中的第16、18、21、22(1)、22(2)源于课本的例题或习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通用方法的掌握情况。试题的考查比例和难易度略有调整,代数方面:函数的实际应用份额减小;几何方面:几何压轴题的难度略有降低。此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操作性,全面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9题学生要根据各选项条件画出合适的图形,依据图形进行推理的同时还要能适当举出反例,考查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第14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折纸为背景,让学生在操作和实验中发现图中的相等线段和特殊角,画出正确的图形,完成论证和计算。充分考查了学生平时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22题(3)问立意新颖,将已知抛物线平移后使其顶点仍在定直线上,这需要学生根据题意特点分析出抛物线解析式的“变”与“不变”,巧设出解析式,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纵坐标所满足的函数关系及其最值。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解题经验。
第23题中出现了多个常见的几何模型(旋转型全等三角形,A型、X型相似三角形),第(2)问需学生选择合适的相似三角形,建立方程求出未知线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3)问根据所证明的等式特点,需要发挥联想,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而发现其中蕴含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推理论证能力。
以上创新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在学习程度较好的考生之间拉开档次,很好地鉴别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安庆二中 丁孙顺 何荣荣 费政玉)
【道德与法治】
较易、中等难度试题多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结构和往年基本一致,贯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考查了学生观点理解力、分析运用力、实践参与力,彰显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色。试卷以较易、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
第4题以未成年人“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不良行为为背景,从未成年人沾染这些行为谈后果和危害。第9题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与基本义务相区分。第10题,考查正义的行为判断。第11题,考查建立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的意义。第15题,考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以及对诉讼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公共精神,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加重了对“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专题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列举恰当事例论证学科观点,表现出政治认同。如第16题,结合安徽省情,认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就我省精准脱贫向政府提建议。
第17题关于制度自信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法治的要求,既要实行良法之治,又要实行善治的相关知识;结合疫情总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是如何展现大国担当的;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第3、5、6、8、13题,在生活实践中选取素材,联系现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怎样预防近视、如何践行文明生活方式、如何呵护友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评析青少年存在的追星和盲目从众现象。同时,创新形式,注重对能力提升的培养。如第14题,以家书为材料,谈情感正能量,以及青少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学科观点在生活情境中甄别信息、探究问题。
总之,今年中考的道德与法治试卷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紧扣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考试依然坚持以传递正能量,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建设、家乡发展和身边生活实际,坚持知识考查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使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立足国情省情,充满乡土气息,直击社会热点,透视新闻话题,引领价值导向。在秉承以往的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
(安庆二中 孙永忠 黄明玉)
【历史】
难度平和 考查基础
2020年安徽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与去年相比,题型保持一致,难度相对平和,没有繁难偏旧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对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注重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计力求创设新情境,引入新素材,侧重能力考查,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每一题的题干都以新素材引入,或文字、或图表、或地图、或漫画,形式丰富,情境新颖,考查学生对史实材料的提取和解读能力,要求学生采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进而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再如涉及到祖国统一问题、国家制度建设问题等既能引起学生对当今时事的思考,又有机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上”, 又注重能力考查,将每一个考点落到实处,让考生有据可依、有话可说。如第4题,通过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考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强化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第5题,通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不断探索,在五四运动中找到传统价值的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第19题,将唐朝与同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和日本进行比较,凸显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分析国家对外政策对文化的影响,进而探究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纵横联系和综合分析,学以致用。
今年的历史试题视野开阔,材料丰富,注重论从史出,将对一线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试题情境设置新颖活泼,素材选取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所引材料均引自中外史学论著,如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王斯德《世界通史》等,尤其是最后一副地图,展示了一幅以唐都长安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安庆二中 李晶晶 黄德权)
(来源:安庆新闻网 白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