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 耳聋与抑郁,抑郁离你有多远? 不愿提及却又不可不知的秘密

[复制链接]

帖子
150
威望
0 点
红花
841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潜山西嘉助听器 发表于 2020-7-27 15: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力损失,在我们普通大众印象中这些人群,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一度我们以为这个人群就是“聋哑人”。其实,很多人都存在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损失需要助听器等设备干预的人群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很多的家庭。
  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如何治疗听力损失,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个更为隐蔽甚至很多人不愿去揭示的——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研究启示:听力损失会增加发生抑郁症的风险,且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发生抑郁的可能性会越高。
  与年龄有关的听力丧失的老年人,有更多的抑郁症状;听力损失越大,风险越大。
  与听力正常者相比,轻度听力损失者出现明显临床抑郁症状的几率几乎高一倍,而重度听力损失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几率则高达4倍以上。”
  一、耳聋与抑郁
  1.老年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基数在增加,而老人们的子女由于社会经济压力,鲜少关心老人的生活,更不用说听力问题。在多数人眼里,年纪大了,耳朵聋了,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干预,也没办法干预。而老年人的生活原本就比较简单,当有了听力障碍,那他(她)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单调,更加孤独。由于听力障碍,老人不愿意再出去与其他人沟通交流,整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长此以往大脑接收外界的刺激减少,最终可能引起认知障碍,甚至可能增加发生抑郁的几率。
  2.中青年
  听力障碍带来的心理影响,其实不仅仅是在老人身上,而对于有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的青中年,如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皆可能增加发生抑郁的概率。特别是一些突发性耳聋的青中年患者,常常无法接受自己忽然听不到,而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的效果又无法立刻达到他(她)的预期(也应该建立正确的预期),因为听力障碍无法与人沟通,害怕受到别人异样的关注,学业无法完成,工作找不到合适的,找另一半也是一个难题,从而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甚至抑郁。而小编也接触过几位因为听力问题而直接引起或间接加剧产生抑郁的患者,其结果不免令人觉得惋惜
  二、抑郁及其治疗方法
  抑郁症,又叫抑郁障碍,是指人长期的处于一种显著的心境低落的状态。抑郁症会使人情绪低落、压抑,对自身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感到焦虑不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身体疲倦,精力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等,严重时,会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更甚者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需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有以上表现,如出现上述部分症状,且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那就需要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对于抑郁症,目前最基础、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发作症状,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需结合药物治疗同步进行,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最后一种治疗方式为物理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物理疗法,增加疗效,缩短疗程。
  三、听力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建立正确预期
  听力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建立正确预期
  对于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正常听力的老年人高,因此及时、准确的对这部分老年人做听力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老人有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保持心情开朗,才能将抑郁扼杀在摇篮之中。那对于老人来说,怎么样才能快速发现自己的听力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呢?
  建议老人定期检查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发现自己听不清楚家人说话,周围的人说话声音变小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听力检查;
  作为老人的家人,当发现老人需要您反复和他(她)说同一句话,家里的电视机声音开的较以前大时,您需要注意老人的听力是否发生了变化,并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听力情况;
  当经医院确诊老人的听力确实下降,且无药物或者其他方式可以治疗时,您需要带老人去正规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找专业的验配师进行及时的助听器验配,以防止由于听力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安全、心理问题。
  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都只是辅助听力的电子设备,并且选配后也要有适应期并需要进行日常语训康复才会听得好的。不要指望和眼镜一样戴上就立马恢复到正常状态,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心理预期。
  对于中青年,因为听力损失带来的升学、就业、婚恋等系列问题,这是涉及到医疗、教育甚至社会政策层面的综合问题。当外部环境不可能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一旦发现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需要和家人沟通,到专业医院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切不可走极端。
  抑郁症,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抑郁症与耳聋这又是一个很不被重视的潜在关系,在此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关怀你身边人的听力情况,关怀他们的心理,愿每个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5-1 12:01 , Processed in 0.04871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