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馨三月 于 2020-8-24 15:59 编辑
怀念 ——写在小姐夫明朝去世一周年
一转眼,明朝离开我们一年了。今天是明朝去世一周年,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他。看着那孤独冰冷的坟墓,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往事一幕幕都不禁浮现在眼前。 去年的今天,天气很热。快吃午饭的时候,突然接到电话,说明朝走了。当时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追着电话问了一遍又一遍,想证实这一切不是真的。可是一遍又一遍回答都一样,真的走了。我们来不及问原因,驱车前往发生地。我们到达时,人已经打捞起来,看着那僵硬的尸体,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原来,他是凌晨在河里捕鱼,不小心失足掉进水里。多么悲痛的一件事。他出事时才刚满六十五岁。 明朝是孩子的小姑爷,老公的小姐夫,还是舅舅的儿子。虽说它比老公大十岁,但他们从小一起玩到大,因此,我们之间相处没那么多的讲究。平时都直呼其名,无话不说,常常为了孩子们的事争得面红耳赤,但从不计较。他一口浓厚的黄柏口音,说话嗓门大,笑声爽朗。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喇叭”。 我嫁给老公的时候,明朝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听到最多的是,吃过年饭,他就要到江南去挖山,扛树。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活,我确实不清楚,但我知道,肯定是力气活。是靠出蛮力才能干好的活。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兄弟姐妹四五个,还有一双儿女,他是老大,自然要扛起家里的重担。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又累又脏又辛苦。 渐渐地,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们也大了。不能再常年出外打工了,要照顾父母,还要教育好孩子。生活的压力只增不减,只好在家乡找事干。种瓜蒌、育茯苓、淘河沙、运木材、做杂工…… 人们常说:他是个赚钱的好手,只要那里有事干,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可又有谁知道这其中的辛苦和艰难。特别是栽种茯苓,从备料到选地挖窖,再到下窖与接种。哪一个环节都很讲究,而且时间跨度大,长达半年之久。尤其是那年茯苓快成熟的时候,他整夜整夜地独自一个人在那昆仑寨山腰看野猪、防小人。孤独、寂寞、害怕、蚊虫……,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虽然看起来很粗犷,但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却非常细腻。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而且把侄子外甥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一样疼。就连老屋里别人家的孩子也都喜欢他,总缠着他一起玩,再忙再累他也不厌其烦,儿女心特别重。平时他常和人家说:“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不管条件怎么样,都要让他们读书,不能再像我们一样,总干力气活。”是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做到了,两个孩子都读了大学,也有了好的工作。谁料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是呀!孩子们都大了,工作也很稳定。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了。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谁知,前年得了胃癌,但手术很成功。孩子们不让他再干重活了,想让他好好休息休息。去年开春,小姐要去合肥帮儿子看孩子,儿子要他一起去。可他劳累了一辈子的人,怎么可能闲得住。更何况儿子买房还欠下了债务。再加上生病的人,性子急,家务事又插不上手,心里难受。于是就回到老家,怕连累别人,谁也没说,一个人在老家呆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这才出现了文章前面那悲惨的一幕。多么让人痛心,让人难过呀!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前不久外甥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二宝降生了,是个男孩。我们高兴得一夜都没合眼。要是明朝还在,那“大喇叭”又不知道会播多久, 那笑声又不知道会有多爽朗,那心里不知道会有多开心。 逝者已逝,思者于心。活着的人应该好好地活着。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好每一件小事,懂得相互疼惜,相互关心。愿小姐还有他的孩子们永远平安幸福,快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