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94岁抗战老兵徐东旭:深山密林里的战斗岁月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9-4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904120211.jpg
94岁的徐东旭精神矍铄。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摄
  战争铸就了一段血与泪的历史,而造就这段历史的老兵群体,以及老兵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发闪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来临之际,记者走近94岁的抗战老兵徐东旭,听他讲述那些在深山密林里顽强战斗的往事。
  9月1日,在潜山市源潭镇双峰社区一处清净的农家小院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院子里踱步。这位老人就是徐东旭,老人家虽然已经94岁高龄,但身体硬朗,说话铿锵有力。“我爸呀,就是耳朵有点背,你们说话得大点声。”老人的大女儿徐灵敏笑着说。
  徐东旭记忆力很好,回想起那段烽火岁月,仍然历历在目。
  1927年3月,徐东旭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弟兄三人,他排行老大。小时候,他很早就开始干农活,苦是苦了点,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勉强过得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安庆沦陷。10岁的徐东旭,第一次有了战争的记忆。
  1938年6月,日军侵入潜山县境,在源潭镇棋盘岭,与在此死守阵地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我们被转移到了黄柏山区,但不放心家里,又偷偷跑回来拿东西。”徐东旭说,他看见了日本飞机在头顶飞过,听见了炮弹落在阵地上的爆炸声……激战两天,守军伤亡惨重,棋盘岭失守。
  此后几年,日军又多次侵入,驻守在潜山的国民党军队殊死抵抗,伤亡众多,急需补充兵员。徐东旭的生活就此改变。
  1943年6月的一天,正在田里干活的徐东旭,被保长拉壮丁,送往了潜山教导连,补充兵员。“我家弟兄三人,按照当时的要求,必须要有一个人参军入伍,我是老大,那肯定是我去。”徐东旭说。
  加入队伍后,很快分发鞋帽,许多和他一样的少年,在穿戴整齐列队后,就算成为了军人。但他不会打枪,更不会作战,内心惶恐。
  为了让他们尽快走上战场,部队安排新兵们在水吼镇集训。“我们渐渐熟悉步枪、轻机枪,也学会了观察地形、服从命令。”徐东旭说,学到本领后,大家底气越来越足,也做好了随时出战的准备。
  上战场前,徐东旭被编入48军138师414团2营5连,部队驻扎在当时的槎水镇油坊村,常在潜山、安庆一带与日军打游击战。
  “当时日军在集贤关扎营,我们去月山那边打探日军消息,常能与日军狭路相逢。”徐东旭回忆,有一次,在集贤关附近的山区,他所在的连队正在执行任务,忽然前方有战士被附近日军的一个隐蔽碉堡发现,顿时枪声大作,“嗖嗖嗖”飞来的子弹从身边擦过,前面的战士有人倒下,连长一边稳住队伍,一边赶紧叫人上去支援。就在这时,日军的一个小队悄悄潜入到他们后方准备偷袭,诡计很快被识破,十几名战士潜入到右侧高地,待敌稍近时,立即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冲锋的敌人不敢再往前。与敌人相比,他所在连队的装备很差,敌我力量悬殊,连长立即指示部队悄悄转移。这次战斗中,多名日军被击倒,而他的连队仅有两人轻伤。
  在近两年时间的战斗中,凭借皖南的深山密林掩护,连长就带着徐东旭100多号人与日军周旋打游击,常能乘敌不备时实施偷袭,打完之后迅速潜入深山。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初闻消息时,徐东旭不敢相信,“昨天还在战斗呢,今天就投降了?”部队领导打消了他的疑虑,带着他们开始庆祝。很快,部队又接到上面命令,到合肥接收投降日军部队。他们从油坊街到官庄,拟经六安到合肥,途中任务有变,最终在淮南接收了在淮南淮北的日军部队。
  1946年,因抗拒打内战和思家心切,徐东旭逃回家乡,当起了农民。说话间,老人视如珍宝般拿出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及诸多纪念牌,“抗战老兵,民族脊梁”,金底红字,熠熠生辉。
  (来源:安庆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桂强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9 08:25 , Processed in 0.04733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