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在岳西县菖蒲镇港河村毛竹笋材两用林生态高效经营利用研究及示范推广基地,600亩毛竹长势喜人。安徽农业大学团队指导当地村民科学管理毛竹,帮助农民每亩增加收入近2000元。
“以前村里的毛竹都是粗放管理,每亩效益只有几百元钱。自从安徽农业大学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后,村民们精细化管理毛竹,对毛竹科学施肥、垦复、钩梢、砍灌等,毛竹长得更粗壮,预计明年春笋产量也会增加一倍。”港河村村委会主任刘锋告诉记者。
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教授王嘉楠在岳西县菖蒲镇开展毛竹笋材两用林生态高效经营利用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2019年起,在菖蒲镇港河村建立600亩示范基地,推广毛竹、竹笋栽培及高效经营技术。已举办两期毛竹繁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2000余人次。“我们推广的技术涉及毛竹生长、采摘、加工、经营等方面。比如施肥,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别采用根施法和沟施法,不同的季节施肥种类也不同,5、6月份施发鞭肥,8、9月份施笋芽分化肥,通过平衡施肥提高毛竹产量和品质。”王嘉楠说。
岳西县菖蒲镇毛竹林面积6万余亩,总量位居该县第一,仅港河村就有毛竹林8000余亩。通过与高校合作,采用毛竹、竹笋栽培及高效经营技术,不仅能够解决毛竹林经济效益低下,林地土壤养分衰退问题,培养一批毛竹林人工经营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能丰富毛竹种质资源,提升毛竹笋材产业的竞争力。
根据项目预计,毛竹每亩可产冬笋120斤、鞭笋60斤、春笋1000斤、竹材1800斤,每亩增加收入1990元。“下一步,我们还将攻关毛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生产竹炭、活性炭、竹工艺品等,助力山区毛竹产业发展壮大。”王嘉楠说。
(来源:安庆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