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名城保护规划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9-15 1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一轮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比2016年9月规划有所深化:
  (一)合理划分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三个保护层次。
  (二)科学规定了衔接贯通。既与同期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同步协调实施,同时与潜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一轮)相协调、相衔接;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弘扬地方文化相结合。
潜山城区风光(叶传奇)800.jpg
潜山市区 叶传奇/摄
  (三)保护原则与实施策略融通,并提出了技术路线图,提高了原则指导下的约束执行效果。
  新一轮名城保护规划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术语表述含混,不清晰、不准确,前后达意不一致。如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街区指代不清不明,执行者实施时难于对照和把控。
  (二)现城池龟状格局的提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主观臆断。
太平塔  徐亦军.png
太平塔 徐亦军/摄
  (三)疏解历史街区空间范围缺失度的考量。保持一定数量的原住居民,保持他们生产生活方式,对于活化古城,再现传统民俗风貌,记住乡愁的作用不可忽视。
  (四)保护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的尺度、走向,研究不够,结论草率。风貌协调区的高度控制是城市显山露水的关键。但规划中的尺度、走向、控高的数据是抄袭引用我国二、三线城市标准或参照系,不适合县级市,更不适应历史文化名城。且管控的措施不严厉,给开发商、投机者、既得利益者,有可乘之机、可钻之隙。对于常态化监督追责机制少了着重表述。
  分辨得失,有益今后。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加紧实施,古城的整治修复拉开序幕,如何保护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名城品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每一个潜山人都会关心注目。我们的下步工作务必倍加精心,倍加努力。作为在潜山县城居住近六十年的老居民,多年思考,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仅供参考:
潜山利民大桥   王立新800.jpg
利民大桥 王立新/摄
  (一)自然规划部门牵头,会同文化旅游、城建土地、遗产保护中心等相关部门对城区具有历史文化信息的遗产地、古迹作一次调查,建立分类保护抢救名录,并在遗产地立出标志,并落实保护传承人。
  (二)鉴于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在井然有序推进,位于西桃园片区的皖伯祠、名宦祠、乡贤祠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头遗产,应超前纳入近期规划实施项目,调整出土地空间,适时恢复重建,解决故事多、实物少的难题。
二乔公园余文革摄800.jpg
二乔公园 余文革/摄
  (三)创新机制,鼓励社会各方参与,近年潜山各姓氏踊跃建祠堂,在现在天柱山旅游开发区与天柱山路平行的低山部划出一定范围的山地,鼓励各姓氏自建祠堂,以期形成姓氏宗教文化片区。鉴于潜山临水住户建筑缺乏特色,在东关河中段徐湾(四中东侧)河网地带规划建设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水商文化与旅游休闲片区,与建设中的雪湖公园呼应,相得益彰。
雪湖风光  徐亦军.png
雪湖 徐亦军/摄
  (四)着力开展三湖一寨文化研究。以完善雪湖公园修建性规划。东汉王充《论衡》中的《验符篇》真实记录了庐江皖候国湖涯金樽动行故事,打造《盛德金尊》景物点,将成为盛世潜山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佐证与标志。加之明清时期南湖的《荷亭八景》可以说是尽善尽美。
东关河风光余文革摄 800.jpg
东关河风光 余文革/摄
  笔者认为本轮规划的实施,将是潜山发展抢占高位、赢得综合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役节点。实施过程中坚持文旅融合、应用新技术,激活新文化,谋划新业态、构建新空间,营造新生活,实现新潜山的蝶变、高质量的发展。(文/朱邦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4-30 23:22 , Processed in 0.05397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