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文脉】隐于民间的手艺人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2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9-25 15: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匠心努力,使传统文化得以在器物层面呈现和延续。
  “人间巧艺夺天工”,安庆那些隐于民间,坚持手工传统并使之传承有序的手艺人,其宝贵的匠心、坚持的态度、精工的手艺,实在令人敬佩。
  在采访中,记者常常感到,这些身份各异、年龄悬殊的手艺人不只是对自己手工作品的迷恋,也是对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一种美学趣味、生活情调、人生品质的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回归自然生活的努力,这中间当然有着手艺人蓬勃而细腻的文化自觉和艺术敏感,正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安庆的文脉精神在民间的真实感人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044.jpg
【秦无颜——珠宝修缮】
  一块古董瓷片,经一番设计,以中国传统风格“福在眼前”为主题,镶嵌上传统景泰蓝掐丝工艺,再手工打孔酸枣核手编项链……这块瓷片竟然复活了,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栩栩如生地透出东方艺术之美。该作品系列于知名珠宝平台公益评选中,入围《100件国潮新中式美学原创珠宝》。
  这是青年珠宝设计者秦无颜的代表作品,年仅25岁的秦无颜毕业于上海一所珠宝学院,家学渊源,自小熏染,师承父母,加上专业知识积淀,坚守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结合,使她成为这一行业的新生代,珠宝的设计修缮技艺得之薪火相传。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111.jpg
【陈楠——皮匠】
  原学服装设计,酷爱手工制作皮具的陈楠,在二十岁开始涉足这一纯手工的“皮匠活儿”,至今从事皮具制作已有十二个年头了。
  被称为年青的“老师傅”陈楠时尚前卫,然而在干活时却有一种传统匠人的执着,绘图、设计、制版,选料,一丝不苟。尤其是裁剪这道工序,裁剪里注重如何避裁疤痕,瑕疵,考验匠工的技艺水平,拼接粘合,做凹槽,斩孔,缝制,削边,打磨,封边,上油,一件皮具经过十几道手工之后,显示出独特的传统工艺魅力。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127.jpg
【安刚强——斫琴】
  纯手工古法斫琴,需要上百道工序反复打磨,真正优秀的斫琴师,能根据每一块木料的形制特点,选择一种最为相配的款式,根据年轮纹理,在每一刀上下功夫,才能斫出一床最好的古琴,这是机制古琴不可能做到的。
  热爱古琴,立志古法斫琴的安刚强,通过自学,自建工作室,刻苦钻研传统技艺,掌握了选材开料、打样槽腹、试音合琴,到裱布刮灰、髹漆推光、安足张弦……一系列工艺流程。安刚强斫琴尤重选料,在废墟旧物中“淘”物件,留心被拆老房子老木板,老料对古琴的构造发音有着直接影响。一床好古琴,不仅是选材、制作、灰胎和髹漆反复的手工打磨的结果,经验积累的匠心和丰厚古琴文化底蕴更是斫琴关键,安刚强深谙此理并为之不懈追求。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139.jpg
【姚大林——琢玉】
  “玉不琢不成器”,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的姚大林在水墨丹青绘事之余爱上了玉雕这一工艺,美术才华加上灵巧的双手,使一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玉石,经画稿设计,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最终成为一件流光溢彩的“宝石”。
  姚大林说:“玉雕作品最为关键是构思设计时随形就势,匠心独具,充分发现并发挥每一玉面的特色,从而巧夺天工,一旦遇有石裂或有影响观赏效果的杂色时,需及时修改图形并进行避裂避色上的调整,这既可避免玉料的浪费,又考验着制玉者的心智。”显然,姚大林对此很有成就感。
  来源:掌上安庆  全媒体记者 吴有为 文/图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7-18 10:32 , Processed in 0.04997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