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老手艺|潜山街头,藏着一位86岁的补鞋匠

[复制链接]

帖子
5283
威望
0 点
红花
1324 枚

手机认证 实名认证

曲辕犁 发表于 2020-11-7 1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手艺|潜山街头,藏着一位86岁的补鞋匠
  原创/李红
  曾经,走在乡村的街头巷尾,总能见到一两个补鞋匠。他们用一双巧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顾客的旧鞋焕发新颜。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补鞋匠的身影也越来越难寻觅。如今,潜山街头为数不多的修鞋摊位,似乎在挽留这一行业逐渐消逝的温度。今天,小编来到了潜山皖国路口,看到了一位“夕日”的补鞋匠。
  我眼前这位笑容憨厚的补鞋师傅叫刘松楼,家住古塔村,今年86岁的刘老乍看精神抖擞,只有那双瘦长、粗糙又灵活的手,述说着他长年累月的辛劳。
  一个装满各种老旧修鞋工具的“百宝箱”以及一台油迹斑斑的老式补鞋机……这就是他所有的“装备”。刘老告诉小编,自己干修鞋的行当已经有将近20年了,早上8点左右摆摊,晚上6点左右收摊,是刘老不变的工作时间。
  问及刘老从事补鞋行业的初衷,他笑着说,常言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那辈人都很念旧,鞋子破旧了都舍不得扔,那时候周边没有补鞋的,于是自己就开始自学补鞋的技艺,这一补就是20年。我想,或许做人就像修鞋,不能尽善尽美,但修修补补,总会少些遗憾。修鞋就是弥补缺憾,就是修心。
微信图片_20201106164942.jpg
  常言道“行行出状元”。在经常光顾修鞋摊的人看来,刘老就是修鞋行当中的“状元”。
  手艺谋生的人已经很少了,那种如匠人般细腻的情怀如今也鲜有看到。来补过鞋的人形容刘老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细致”,但若是想要再细问下去原由,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微信图片_20201106164948.jpg
  不一会儿的功夫,摊位上就陆续来了几个邻里,等着刘老修鞋、换拉。热闹的叫卖声和过往的人群,令这个路口显得格外热闹。
  “刘师傅是这里的老修鞋匠了,他修好的鞋子看不出痕迹,既牢固又美观,就跟新的一样。把鞋子交给他,我们放心。”前来的修鞋的一位奶奶说道。
  “修好鞋,关键在细心,在态度。”刘老已经记不清修了多少双鞋,什么皮子适合用哪类胶水,什么时候粘接最合适,打磨鞋底力度多重多浅,都得恰到火候,欠则不牢,过则不雅。正是他的细心与敬业,以及20余年的信誉保证,才有了忠实的顾客群。
  从最初的纯补鞋,到如今的补鞋、打扣、修拉链、配钥匙......这些活儿对刘老来说都是信手拈来,但在他娴熟的动作和说话都不抬头的专注里,能让人强烈感受到20年来岁月的积淀。
微信图片_20201106164951.jpg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补鞋的也越来越少,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一天下来收入也就10—20块钱。为的不是赚钱,主要是不想把这个手艺荒废掉。”刘老说道。如今,儿女早已长大,孙辈都已成人,本该好好休息的刘老,却不愿意歇下来。他不为挣大钱,只为给自己找点事做。劳动为荣,发挥余热,或许这就是刘老眼中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
  对于不少“老潜山”人来说,这个补鞋摊是关乎潜山发展历程中一个抹不去的记忆。对于补鞋匠刘老来说,补了20余年的鞋,坚守只是为了维护心中一个小小的“手艺梦”。
微信图片_20201106164954.jpg
  如今,各种高级的皮鞋商店遍地开花。然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像刘老这样的修鞋匠却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在不经意的角落里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为时代留下印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虚假信息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电话18955601997 邮箱627298930@qq.com ( 皖ICP备10015146号-3 )

公安备案号34082402000327 GMT+8, 2025-8-26 02:06 , Processed in 0.04774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微信